给违规车辆贴罚单非常常见,但是给大使馆开“交通罚单”的可不常见,而近日,这件离谱的事情就在英国上演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伦敦市中心存在交通堵塞问题)

从2003年开始,英国伦敦就因为交通堵塞问题,出台了一项规定,即在工作日的早上七点到下午六点,周末和节假日的中午十二点到下午六点期间,通行的车辆必须要交15英镑才能进市中心。但有时候针对不同人群和车辆,也会有一些折扣和豁免。

这个本是一项正常的交通管制措施,近日却被英国交通局拿来为难中方了。

日前,英国伦敦交通局就拿着这个21年前的规定,找上了中国大使馆。其表示,由于中国驻英大使馆地处伦敦的市中心,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剧了当地交通拥堵的情况,因此也该按照英方的规定支付“拥堵费”。

此外,其还特意强调称,他们已经和英国政府进行过商议,认为这笔费用算是服务费用,而不是税收,所以外交官没有豁免权,必须按时缴纳。

当下按照英方的计算,中方欠缴的费用已经高达793万英镑了。而除了中国之外,其他在伦敦市中心的国家自然而然也收到了“罚款单”,其中美国大使馆欠款最多,接近1400万英镑,日本大使馆欠1010万英镑,还有多哥欠了40万英镑等,总之各国“欠款”加起来,总数高达1.43亿英镑。

最后,英方还向各国大使馆发出“最后通牒”,称若是各国使馆还不在规定时间内缴清罚款,那么英方将推动国家法院来审理此事。也就是说,因为拥堵问题,英国交通局要把中美日等国使馆,都给告上国际法院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英国首相苏纳克)

事实上,在这件事情上,英方本就不占理。

首先,按照国际法和各国之间的双边或多边协议来看,外交使团通常都享有一定的免税特权,这些特权旨在确保外交官,能够无障碍地执行其官方职务,包括免除某些税费。比如说《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中的第22条和第23条就规定,外交使团的官方场所享有不受干涉的保护,使团的私有和公有资产以及其财政收入,不应受到东道国的征税。

而拥堵费,作为为缓解交通拥堵、减少环境污染、推广公共交通而使用的一种手段,也是对公共资源的一种价格机制调控,所以与税收有着同样的作用。所以一般来说,国家会将免除拥堵费,视为延伸至外交使团的一种礼遇,以促进国际间的良好外交关系。而这或许也是各国大使馆认为不需要交的根本原因。

其次,伦敦市中心的交通拥堵问题,错不在各国大使馆,而是其自身规划存在问题,所以不该将责任分摊到各国大使馆身上。

作为一座拥有悠久历史的城市,伦敦的许多道路和街区,都是在现代交通工具出现之前规划建造的,这就导致很多街道狭窄、曲折且布局复杂,不适应现代汽车交通的需求。再加上其作为英国的首都和最大城市,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吸引了大量的居民和游客。这才导致高峰时段,尤其是上下班时间,大量的通勤者和游客涌入市中心,造成了严重的交通压力。

所以,在这个问题上,英方的解决办法,不应该是简单地向外国使馆征收拥堵费,这不仅未触及问题的核心,还可能对国际关系产生不必要的紧张。而是应当认真考虑如何通过改进基础设施和重新规划来缓解这一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驻英大使馆)

最后,中方早前就有意将大使馆搬离市中心了,是英方政府自己拒绝了中方的要求。

由于当前这个使用的旧使馆,时间已经长达140多年,建筑逐渐老化的同时,中方所需搬离的业务数量和种类还在增加,所以为了能建设一个一站式的综合办公馆,在2008年的时候,中方就以2.5亿英镑的价格,购买了位于伦敦玛丽王后门的皇家美术学院,想要迁址将该地用作新的大使馆。

然而,英方政府对此申请的处理态度却令人遗憾。不仅没有配合中国大使馆的迁址计划,反而跟随美西方媒体,以此宣扬其了所谓的“中国威胁论”,并造谣称中方的行为会给周边居民带来不便等等。在这种背景下,这件事情也就一拖再拖,迄今也没有得到解决。

对于中方而言,当初提出迁移大使馆的初衷,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双边关系,提高工作效率与服务质量。更何况大使馆的迁移项目,还有望创造新的就业岗位,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对应于中英双方都是有利的。

总之,基于这几点,英方于情于理都不该给中方“开罚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