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新代
编辑:冯晓晖

浔城故事”收录讲述百姓生活的散文、纪实类文章。本系列在“浔阳叙话”“冯晓晖”两个公众号上首发,并在今日头条、百度、搜狐、新浪、网易、微博、豆瓣等国内主流自媒体网站上同步转载。欢迎原创作者投稿,联系方式见自动回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50年9月的一天,避乱老家瑞昌九都源的大文学家文德翼和班朋友,来到秦山(也称金盆山)游玩。兴致勃勃,写下了一篇《秋游记》文章。文中记山顶上有一如盆的池塘,大不踰亩,长年有水,虽是盛旱季节,仍不干涸。山上寺庙的老僧和他说,若对这个池塘动土,则会突发暴雷盆雨。老百姓传秦王葬此,所以秦山名之,而这池塘“譁以为祖龙蜕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德翼认为这都是土人的见解,“遂不知古来有所谓骊山”,骊山才是葬秦王之所在。又根据历史上的记载认为,如真与秦王有关,恐怕是符秦(前秦)的太子宏,他投奔晋,晋将他安置在江州,后为辅国将军,是他的墓也未可知。这池塘里生长的红菱,却是鲜美可口,较其它地的菱要胜一筹。

时隔555年后的2000年9月,笔者和一班驴友,乘班车到岷山林场,步行十多华里也登上金盆山,该山为瑞昌、九江、德安三县之界山,海拔637米。文德翼是从瑞昌方向上来,我们是从九江(现柴桑)方向上来,山顶上见到这方长年不涸的池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家岭的老乡和我们讲,土改时,有工作组想了解这池塘下究竟有什么,叫人用水车车此塘水,车了大半天车不干,只好算了。山上文德翼曾住宿了一晩的金盆寺也早已毁,只有人用砖块砌了个小土地庙似的建筑距塘不远。山头有数头散养的水牛或在吃草,或就在水塘中泡澡,“祖龙蜕处”成了凡牛嘻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又过了数年,网上见到有人在山头上重新盖起了寺庙和数栋建筑,水塘也加以了修缮。山头中间还竖立了一块三角形界石碑,碑的三面刻有对应所属的瑞昌、柴桑、德安市区县名,下方有“国务院2018年”字样。这么个小地方的界碑,还能惊动国务院的有关部门出面,真还不简单。虽说比不上有些三省交界处的名气,或许能成为九江地区“一脚跨三县”的小名胜地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新代

【读后记】

本篇人物说明:文德翼,字用昭,江西德化(即今江西九江)人。生卒年均不详,约清世祖顺治六年前后在世。崇祯七年(公元一六三四年)进士,授嘉兴推宫,明亡后隐居山中。著有《雅似堂文集》十卷,诗集三卷,及《宋史存》、《佣吹录》、《读庄小言》等,均《四库总目》并行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