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前几天,根据界面新闻的报道,成都一位中介的消息,说成都的阅天府购房者可首付15%,商贷5年零月供或者5年先息后本,交行或者工行都可以执行这个政策,首付降低到15%是央妈通知的政策,这个咱们都可以理解,但是房贷先息后本可以说是前无古人的操作,那也意味着买房不仅首付门槛非常低,月供的压力也大幅度的下降甚至完全没有月供压力了,那也意味着买入一套房子的负担可以说基本没有了,而这背后的金融风险都转移给了银行层面了,那银行肯定得跳出来反对了,开发商现在没钱了,想出花招,那也不能把屎盆子往银行身上甩了。

果然,成都阅天府发布了辟谣声明,说有个别网络博主、中介机构以及个人传播这个项目首套房1.5成、20年先息后本等不实消息,骗取客户信任,套取客户个人信息,给他们公司造成了严重不良影响,同时也提醒广大业主要注意甄别,谨防受骗。所以,一看这个消息肯定是谣言,因为官方楼盘肯定不可能搞出零月供或者先息后本的操作,因为银行肯定就不答应,贷款审批都过不了,央妈也不会把房企卖房的风险转移到各家商业银行,而首付的降低,成都其实也不是特别着急。

因为前一两年有开发商已经出了月供减少的操作吸引大家来买房,那时候开发商的交楼压力是很大的,停工的资金还要进一步的筹集,所以观望的情绪是比较浓厚的,通过各种花式手段来吸引大家来买房,还有所谓的零首付的购房,其实是开发商把首付款给到购房者,购房手续和贷款买完房之后,客户再用经营贷的形式慢慢偿还而已,所以对客户来说是变相的降门槛买房了。

而楼市调控到现在,阴跌的时间被继续拉长,而开发商现在最关键的就是要拿到现金流活下去,所以各种比较令人瞠目结舌的政策也都冒出来了,之前还有小道消息说,房贷十年可以先息后本,这种政策对市场和客户来说确实是非常具有吸引力了,因为相当于没有什么还贷能力的人也能有能力去供房了,而且过去为什么很多人可以去炒房,其实也是用经营贷的形式,还款方式也可以先息后本,比如三年一循环,相当于到期后再进行下一次的贷款,理论上是可以无限续命贷款的,当然,在楼市下行期大家就不敢轻易尝试了,一旦入手后,那就相当于被房贷和经营款双重套牢了,而前期不还本金的话,到贷款到期的那时候总要还的,很多人那时候可能就没这个能力了,只能重新再另外渠道去补上,深圳炒房客对这种炒作是深有体会的。

所以如果房贷先息后本的政策真的来临的话,恐怕很多人也不敢轻易去使用的,因为这就是进一步透支未来的购买力,比房贷还会更加可怕一些,因为没有月供能力还去贷这个钱的话,到最后大概率可能就要断供了,就像香港出台了50年期限的房贷操作,如果换到内地来的话,相信大家也不敢轻易去使用,因为大家是想希望提高收入,提高自身的就业稳定性和保障,如果有稳定的收入,那肯定不担心还房贷的问题,但是工资如果都朝不保夕,即使房贷拉长到100年大家也不敢承担这个月供了。所以作为刚需购房者,在现在这种政策躁动期一定要懂得透过政策看本质,要清醒的认识自己的经济实力和预期的收入能力,哪些新房项目是拉人接盘,哪些是真正的好楼盘值得去买的。

因为最近成都的楼市还是挺热闹的,之前就有成都刚需希望恢复限购的制度,说自己买了成都社保也入户了,但是现在直接松绑成都限购后,自己之前买社保和入户的努力都付之东流了,不希望产生这种不公平的感觉。而这几天又有成都网友对开发商进行投诉,说其恶意降价,一套房仅过了半年就降价70万,一家人几年的积蓄都赔了进去,被投诉的小区是双流区的越秀曦悦府,2023年买入的时候是2.4万一平,而现在呢,这个楼盘用工抵房的形式直接降价到1.7万一平进行销售,严重损害了他们老业主的利益,希望有关部门严查开发商,并且帮助老百姓补偿差价或者进行退房。只能说这些老业主还是很理想化的,在现在这种局面下,别说退差价了,开发商能保交楼的都是良心了,如果后面逼急了开发商,导致开发商破产,那最后买到的房子变成烂尾楼也不是不可能。

所以当地的住建局也答复了,对于这个老业主反映的价格问题,按照有关规定,商品房的价格属于市场调节价,开发商按照产品类型和市场预期制定了一房一价的销售方案,经过调查未发现开发商存在违反价格法律法规的问题,很明显,住建局是站在开发商这边的,想通过投诉就拿到差价或者退房只能是自嗨了。

不止越秀的这个楼盘,还有网友反映去年4月买的保利怡心和颂楼盘,购买的时候是2.29万一平,但是目前这个保利楼盘恶意降价到1.75万一平,在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改头换面用工抵房的形式降价,最低单价只有1.4万一平,严重扰乱了市场,对前期购买的业主造成了经济损失。而当地住建局也答复了,人家企业也是用一房一价的销售方案,不高于公示价格的情况下,房屋销售价格由购房人和企业协商议定。这已经说的很清楚了,只要开发商不乱卖高价,想低价卖的话那全凭开发商和购房者的意愿,就相当于你手上有个二手房,你想1块钱的总价白送给别人,住建局也拦不住,因为这是你的产权,你有权去处理这个资产,不存在扰乱二手房市场的说法。

可以看出来,现在跳出来投诉的基本都是前两年高位接盘的老业主,因为这些业主相当于高位的买入,相对高的利率贷款,有的房子都还没收楼,但是价格已经缩水了几十万,这换做普通人确实很难以接受,因为收益和风险是并存的,就像楼市火爆的时候,可能短短两三年就涨了几十万,但是涨的时候业主就是默默收下涨幅的,从不会去跟开发商说自己的房子涨价,要退差价或者退房,也很清楚老业主的这个逻辑,买房涨价的算在业主自己身上,只要跌了那就得开发商兜底退差价或者退房,这就是包赚不赔的购房逻辑,而在当下房企陆续暴雷的时间点,还想要房企吐出差价无异于痴人说梦了,房企不是慈善家,人家也是要追求利润和活下去的。

而且现在比较密集的救市政策,其实并不是为了托底房企,而是要稳住整个市场,保交楼和保项目,因为现在不会把房地产当做短期刺激经济的工具了,挤牙膏式的操作也是为了能更稳妥的软着陆进行的,而国资后续如果下场收房,不管后续是做成保障房还是空着,那对刚需市场的冲击还是不小的,当然要看国资能收的体量有多大了,毕竟,现在咱们新房库存已经超过7亿多平方米,即使按1万一平的单价来算的话,那也要7万多亿才能吃得下,如果后续大家不怎么买房了,那租房的成本是否会适当的提高,也是刚需会思考的问题。

保障房和商品房的分化也会更加明显,核心城市的核心地段还是有上涨的动力的,但是能买的起这种房子的人还是少数的,多数刚需只能买得起外围地段或者老破小的房子,现在很多人希望投诉去换回自己的差价和退房,但是房企自身都难保了,想要在人家身上再刮出油水的话确实是非常不容易,而住建局也不可能把房企逼的太狠了,现在是要求着房企保交楼了,大家要明白这个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