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人买房的动机,除了自住,多多少少都会有一点投资增值的考虑。

在一个房价持续下跌的周期中,人人都不想刚买到手,房子就开始贬值,都想买到价格的最底部,因而踌躇不前。

在一个房价不断上行的周期中,人们又生怕抢不到当前的低价房源,隔几个月就要多付出更大的购房成本,因而十分踊跃积极。

在当前,2024年上半年已经过去,可以说大多数一二线城市的楼市,成交的量价都仍然处在一个下行的周期内。

虽然这一两年来,人们对楼市的关注度不低,甚至有个别豪宅项目、网红楼盘重现了当年的“抢房”盛况,但总体而言,主要城市的成交量和价,仍然距离预期较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多年的楼市周期来分析判断,真正适合买房捡漏的“谷底阶段”,往往会出现以下几个现象:

1、市场开始筑底,甚至出现局部反弹

无论是楼市还是股市,大多数普通人,由于信息差的鸿沟,一般很难买到真正的谷底,能买到一个阶段性的底部区域,就已经很幸运了。

观察市场是否筑底,也是有一些迹象的:

比如,所在城市成交量最大的前5个小区,成交价是否缓慢上升(同比数据比环比数据更重要)?

再如,城市里面的中高端、豪宅楼盘,销售情况是否一改颓势,甚至出现抢房富人往往是最先察觉市场回暖的,他们的钱都不会随便打水漂。

当一个城市出现上面两种现象时,一方面说明多方资金已经在反攻了,另一方面也说明,市场已经完成了筑底,蓄势待发了,这个时候买入,后续大概率就能吃到周期的红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政策红利应出尽出

政策方面的红利,主要是在首套房、二套房贷款首付比例、贷款利率、契税等方面的优惠幅度,让利和优惠工具箱是否已经“十八道金牌”应出尽出?

目前来看,部分地区和城市的5年期长期房贷利率,仍然还在3字头,业内预计仍有一定的下行空间,甚至到2字头都还是很有希望的。

虽然首套房、二套房的首付比例降低了,但是对于房产投资者的契税等方面的优惠,仍然进展不如预期。

因此,观察后市,预计到2024年底~2025年上半年,仍然会有更多工具箱内的政策红利释放,可以静观其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需求端信心重构

从需求来看,主要是35个主要城市的人口流入情况,特别是那些人口净流入规模比较大的一二线城市、省会城市,买房需求的增加是毋庸置疑的。

需求端的信心是否重新拾起,从房企拿地的积极踊跃程度,也能够反映出一二。

因为专业的房企都有市场调研和投拓部门,对于市场需求的调查,要比普通人专业和精准得多。

如果一个城市开始出现房企(尤其是民营房企)大规模拿地,甚至地王频出刷新地价的时候,那么就说明,这个城市的市场信心已经基本恢复,抓紧上车才是明智之选。

反之,当民营房企拿地意愿不强,基本都是国央企或城投托底拿地的话,那么说明市场端的需求还有待进一步的恢复,不妨再等等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