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端午的粽香与龙舟竞渡的回响中,济宁市以其独特的文化韵味和旅游创新,绘制出一幅幅文旅融合的瑰丽画卷,展示了“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新气象,为激活消费引擎注入了强劲动力。

据统计,端午假期,全市22家重点监测的旅游景区总计接待游客量和营业收入均实现大幅增长,同比再攀新高。而民航部门公布的相关数据显示,济宁大安机场游客吞吐量已成功跻身支线机场旅客吞吐量排名前五之列,位列第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数据,都在说明济宁文旅的吸引力和美誉度正被更多的游客所认知和认同。坚持守正创新,促进传统之美和时代表达相互交融,这不仅映照出一个城市的智慧与远见,更是在全国文旅发展的长卷上,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济宁,这片孕育了儒家文化的沃土,在端午佳节之际,以文化为魂,旅游为体,两者相得益彰,共同编织了一个关于传承与创新的故事。通过大数据的精准把脉,济宁洞察了年轻一代对深度文化体验的渴望,创造性地推出了“礼乐传习”、“文物里的中国龙”等研学项目,让古老的文明智慧在新一代心中生根发芽,同时也激活了亲子游市场的勃勃生机。孔子故里不再仅仅是历史的印记,它正以一种全新的姿态,成为现代教育与传统文化融合的试验田,引领着研学旅游的新风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沉浸式体验”的巧妙融入,则是济宁文旅创新的另一张王牌。从《诗礼争鸣》的三孔景区到尼山圣境的夜游,每一场活动都是一次穿越时空的对话,让游客在参与和观赏中,深刻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这种深度的文化沉浸,不仅提升了旅游产品的品质,更激发了游客的“二次消费”,展现了济宁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的独到眼光与执行力。

面对微度假、慢休闲的文旅消费新趋势,济宁市的生态休闲游、乡村近郊游攻略显得尤为应时应景。微山湖旅游区生态研学、邹城大洪漫谷的端午趣味课堂、泗水端午艾草市集,这些贴近自然、充满乡土风情的活动,不仅为游客提供了安全、私密的旅行选择,也巧妙地激活了乡村经济,推动了城乡一体化进程。这一策略的实施,既是济宁对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积极响应,也是其在文旅融合发展路径上的又一次精准落子。

济宁市端午期间的文旅实践,是一次文化自信的深刻体现,也是一次消费潜能的有效激活。它不仅为当地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更为文旅行业提供了一个值得借鉴的样本——即在保护与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寻求发展的新路径。未来的济宁,期待它能够继续深挖文化宝藏,以更加多元化的文旅产品,更加丰富的文化体验,续写更多关于“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动人篇章,为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济宁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