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青岛市崂山区金家岭街道康城社区“暖心桥”新时代文明实践特色工作室迎来成立一周年纪念日。一年来,工作室不断发展壮大,成员越来越多,工具设备日臻完善,为居民做的好事也越来越多。就在刚刚过去的端午节,工作室的志愿者们带头,亲手包了400多个粽子送给孤寡老人、环卫工人等,一同送去的还有他们心中的大爱。

能工巧匠,身怀绝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提到爱心粽子捐赠活动,就不得不提志愿者武广范。他是一名专业的面点师,听说工作室要为老人送粽子,他不仅提供了包粽子所需的材料,还亲自上阵,教志愿者们包出既好吃又好看的爱心粽子。而在康城社区“暖心桥”新时代文明实践特色工作室,像武广范这样的志愿者还有很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统计,自工作室成立以来,团队成员已由最初的10人发展到现在的18人,他们均来自社区的12个小区,不仅是热心公益的爱心人士,还是各个领域的行家里手,分别持有高压电工、低压电工、电气焊、电梯证等职业证书,真正做到了“持证上岗”。无论是在工作室里,还是在老人家里,甚至是在社区举办的公益服务大集上,到处都能看到“暖心桥”志愿者们的身影。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发光发热,为居民提供专业、放心的爱心服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专业维修,解民烦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专业的工程师也离不开专业的工具,在康城社区“暖心桥”新时代文明实践特色工作室里陈列着琳琅满目的维修工具,其中大部分都是志愿者提供的。在工作室刚建成不久,志愿者们便自愿出资,为工作室贡献大小维修工具250余件,这里面大到电钻、电焊机,小到膨胀螺丝、扳手钳具,各类型号、规格一应俱全,充分满足了居家维修的基础需要。加上社区支持和共建单位赞助,特色工作室的维修工具现已达到300多件,门类品种应有尽有,可提供电焊、门窗维修、理发等十多项志愿服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了专门的工具,志愿者们的服务也越来越专业,小到换纱窗、换灯泡,大到修冰箱、修热水器,对志愿者们来说都不在话下,而老人们也越来越信赖、依赖他们,家里遇到困难总能想到“暖心桥”。如今,“暖心桥”已成了康城社区一张响亮的爱心名片,慕名前来借工具的居民越来越多,上门维修的免费“订单”也日益增多,队员们笑称,就连小区里的小朋友自行车坏了都知道来工作室找志愿者维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志愿服务,一路向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了解,康城社区“暖心桥”新时代文明实践特色工作室前身是“家在康城”好司机车友互助会。成员在疫情期间为社区核酸检测点位义务提供电路照明、网络联通、硬件维修等多项志愿服务,并义务接送空巢老人打疫苗、就医、体检等。后来,团队不断发展壮大,服务内容也越来越多样化,主要为小区空巢老人及其他需要被关爱的群体提供下水管、电器、门窗等居家维修志愿服务项目,颇受好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与老人接触中,志愿者们发现,老人们特别喜欢花花草草。于是,他们又将服务内容扩展到了绿化小区环境,打造美丽花园,不仅将小区里200多平方米的空地进行清理、翻地、换土,还自费购买了桂花、耐冬、牡丹等,打造了一处美丽的绿色花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志愿服务永远在路上。经过前期学习、试验,工作室又找到了一个服务“新赛道”——培育垃圾分类堆肥技术,将厨余垃圾变废为宝,助力打造无废康城家园。下一步,工作室还计划在有条件的小区党群服务站打造工具屋分站,通过设置一面工具墙、拟定一个志愿服务日等举措,让红色志愿服务精神在更多的小区党群服务站流转弘扬,让“暖心桥”为民服务的品牌更具活力、更加响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