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马苏河”是普陀最宝贵的资源。在“半马苏河”规划建设中,普陀区各级各部门集民智民慧、聚民心民力,统筹抓好水岸经济、城区建设、民生保障、社会治理、文旅体育等工作,精心描绘“半马苏河”工笔画,实现“南岸走起来、北岸跑起来、水上划起来”,让更多群众在家门口、于细微处感受到城区的便利和温度。

理想的附近

精致的烟火

建议:

“鸿寿坊”曾有“沪西商住第一街之称”,承载了几代普陀居民的商业记忆,但随着年久失修逐渐破落。近年来,鸿寿坊启动旧城区改建,作为城市更新重点项目规划也已发布。希望鸿寿坊融合历史风貌与现代商业,重塑烟火记忆,打造周边居民休闲娱乐好去处。

建议人 陆力仁

落地:

鸿寿坊于2023年10月建成并开放,以“理想的附近”为理念,在1.5万㎡的海派里弄建筑与人本尺度中引入小而美、大不同的消费体验,构筑都市中独有的“精致烟火气”,入选上海首批“家门口的好去处”。聚焦沪西城市记忆,延续历史街区肌理,鸿寿坊商业区在外观上保留1933年建成时的鱼骨状肌理石库门里弄结构,延续旧改前的屋顶颜色和样式,打造开合有致的里弄商业空间。中间食集区域定位为“烟火日常”形态,集结了便民惠民生鲜店、各地街头老号以方便周边居民日常生活。沿街区域则定位为“日咖夜酒”形态,引入精品咖啡馆、小酒馆、精致餐饮等符合年轻人喜好的业态,为追求潮流生活的群体提供丰富体验。同时,开展“半马苏河·光明生活节”,与6个普陀苏州河畔知名文旅地标和超过130个青年创意特色品牌联动,推动一刻钟生活便民圈生态发展,构筑市民对城市社区生活的美好想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说:鸿寿坊

社区新地标

服务新体验

建议:

坐落于普陀区宜川路街道的中远两湾城是上海市内环内体量最大的商品房小区,也是苏州河岸线贯通开放最后一个“断点”。贯通后,近水亲水的小区环境被大家津津乐道。但因人口基数庞大,老年人的就医需求、社区里的用餐需要等在其它社区看似普通的问题,在这里被倍数放大。建议打造集生活配套、便民服务、文体活动等综合功能的驿站,满足居民多元化的生活需要、提升生活品质。

建议人 汤啸天

落地:

“苏河两湾”岸线开放后,普陀区持续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在5次社区代表座谈会、217次登门拜访式调研、1600余张调研问卷的基础上,积极协调并整合资源,高标准升级推出“半马苏河驿站·1690党群服务中心”。2024年2月试运营以来,为居民提供9大类138项综合性服务,并通过“收集意见、分析研判、办理落实”的工作机制,持续收集“问题清单”转化为“服务清单”。在听取群众建议意见的基础上,不断完善驿站功能、延伸服务触角,如:开设社区一站式综合服务窗口,集成居民区、物业、社区事务等各类办事功能;打造价廉物美的“两湾食堂”,让居民享受家门口的幸福“食”光;建立以中医为特色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实现“家门口诊疗”;开展理发、维修、非学科类教育培训;探究建立涉外服务体系,等等,探索出一条特大型社区居村党群服务阵地的服务路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说:半马苏河驿站·1690党群服务中心

公园好风光

滨水好漫步

建议:

和朋友计划周末“City walk”路线时,发现苏州河岸线是一条兼具秀丽风景和休闲玩乐的绝佳路线。为进一步提升城市漫步体验,建议丰富半马苏河公园景观设置和空间功能,并同步优化苏州河沿岸的慢行系统,让漫步在苏州河畔时感受到更多愉悦和松弛。

建议人 宋莉赟

落地:

普陀区全线贯通半马公园内苏州河岸线步道,对岸线空间、绿地全面改造提质升级,不仅在原有绿地基础上优化了植物群落结构,还打造集聚运动健身、工业文明、特色地标、游船码头、儿童游乐、自然生态等多种元素的年轻活力、城水相依的滨河开放空间。滨水广场配置岸边吧椅、树池坐凳等设施,营造可休憩停留的城市公共客厅;布置户外儿童游乐设施,形成儿童友好活动场所;与保留的62米高试剂厂烟囱进行光影联动,打造“闪亮·半马苏河”水岸灯光秀,塑造地标场所。同时,围绕强化苏州河慢行交通系统,创建小花园湾慢行示范区,串联武宁路、苏河步道、小花园湾驿站、普陀公园内部绿道等,实施慢行桥—百合桥建设,有效串联苏州河两岸的联系,打造集合慢行空间、绿地公园、景观线路等多位一体的苏州河滨水休闲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说:半马苏河工运记忆寻访地图

苏河活力带

文旅风景线

建议:

苏州河沿岸集聚了丰富多样的文旅和体育资源,为了让高颜值“半马苏河”成为独具魅力的体验打卡点,建议打造有影响力的“半马苏河IP”,通过精心策划和举办一系列文旅项目、快闪活动、文体赛事、潮流Party,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打卡体验。

建议人 张晓鸣

落地:

精心打造“半马苏河”文旅品牌,举办“半马苏河”文化旅游节,发布普陀文旅手册和手绘地图。推出苏州河彩船巡游,同步推出88部落“半马苏河·全橙狂欢”户外活动、“靠‘普’游”特色文旅市集、“画说苏州河”主题展览、话剧《枕岸书香》、音乐剧《锦绣河湾》等丰富文旅活动。围绕儿童友好城区建设,与国际艺术节中心合作策划“亲子魔幻剧场”活动,举办“‘宝总’带你‘漫游苏州河’,新春集章有礼”活动,推出“辰龙亲子游”旅游线路。举办“半马苏河”运动生活节,组织苏河夜跑、HADO挑战赛、沐光骑行、飞盘运动、腰旗橄榄球等多品类运动活动,在丰富市民的夜生活和运动体验的同时,融合“体育+美食、音乐、萌宠”等时尚潮流元素,让市民们在吃、喝、玩、乐中,充分享受运动带来的乐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说:半马苏河公园

红色寻访线

城市工运史

建议:

普陀辖区内蜿蜒21公里的苏州河,是赤色沪西工运的红色血脉。建议挖掘沪西工人运动光荣革命史迹,开展工运史学习宣传活动,设计红色记忆地标路线图,为半马苏河滨水空间增添红色亮点。通过寻访打卡等特色形式,让漫步苏河沿岸的市民轻松获取红色工运知识。

建议人 陶振云

落地:

普陀区加大红色工运资源的挖掘和宣传工作,挖掘好、利用好半马苏河沿线红色工运资源,以“讲好红色工运故事、弘扬革命精神”为宣传主线,以21个最具代表性的红色工运点位连点成线,形成了“工”字特色的红色“寻访线”,以21个红色工运实体地标为寻访线,并设计了图文并茂的手绘地图册,通过举办更多、更优质的高品质寻访、打卡、工运知识定向赛等活动,打造辐射长三角地区工运教育地标。整理、拍摄、制作了23集《半马苏河、工运记忆|赤色沪西工运地标寻访之旅》系列片。开发上线了全市首个红色工运主题寻访小程序“半马苏河、工运记忆”,全景式开辟广大群众线上寻访新途径,让红色寻访变得触手可及,上线至今累计用户3.76万人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说:苏河彩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