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富网讯 “这次筛查太及时了!”76岁的罗阿姨家住江苏省常熟市虞山街道,前不久在常熟市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参加由琴川医疗服务团队和流水琴川义工协会联合开展的慢病筛查活动中,发现自己API数值(上臂动脉血管硬度指标)为53,已高出该年龄段上限数值60%。4日后,罗阿姨到当地医疗机构检查,结果显示“管壁见钙化斑块,管腔轻度狭窄”。罗阿姨遵医嘱按时服用药物、定期复查。通过及时治疗,罗阿姨API数值已恢复到正常范围之内。

像上述罗阿姨这样通过慢病筛查活动发现问题并及时就医避免病情加重的案例,自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老年康复工程—百万老人慢病筛查公益项目”在常熟落地开展以来不胜枚举。每周三,常熟市常福街道的老人们都会到怡馨佳苑社区家庭健康服务中心参加心脑血管慢病免费筛查和健康公益讲座活动。在常熟城区,类似这样的固定筛查点有12个,每周筛查一次,截至目前已累计举办近600场,为1.7余万人提供了近2.2万人次的动脉硬化、眼底和认知障碍早期公益筛查服务。提高了老年人对自身健康问题的重视程度,促进了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之间的紧密合作,也让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开始关注和参与老年康复工程老年慢病筛查与干预项目。

“大处着眼 小处着手” 从慢病筛查做试点先行创新健康管理模式

国家卫健委2023年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失能失智老人数量达到4500万,每年因心脏病、脑出血、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引起的因病致残,因病失能失智的案例也屡见不鲜,一人失能,全家失衡。据统计,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威胁生命健康的“第一杀手”。以治病为核心向以健康管理为主导的深刻转变,也意味着人们更加注重预防与早期干预,特别是在慢性病管理方面,通过早筛查、早发现、早治疗的方式,有效提升健康管理水平。

截至2023年12月底,常熟市老年人总数367,035人,老龄化率达34.94%。面对严峻的养老压力和服务需求的多样化,常熟市养老服务促进会(简称“促进会”)应运而生,以“促进本地养老行业发展、提升养老服务能力、为全市老人打造优质养老生活”的社会责任为使命担当,以慢病筛查项目为切入,依托“公益+”探索县域养老服务协会赋能养老事业的创新模式开展工作。会长戴炳元曾任常熟市民政局局长,据他介绍,常熟市现有养老机构23家,床位数8285张,综合为老服务中心5家,日间照料中心422家。近年来,常熟市正加快构造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2023年,在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的大力支持下,促进会引进了老年康复工程-百万老人慢病筛查公益项目,设立老年康复工程“琴川愉养”助老专项资金,共同推动包括慢病筛查在内的多项公益活动。活动以“固定筛查点+流动筛查点”结合,灵活机动根据老年人口密集程度提高覆盖面,同时从城镇走到农村,从社区走到家庭、养老机构,为居家、院内老人提供筛查服务,多措并举,提高覆盖面,让更多老人受益。据了解,截至目前,促进会共计走进了14个乡镇街道,实现了全市镇街覆盖率100%。仅2024年第一季度平均筛查就达近1500人次/月,累计筛查2.2万人次。

这是探索“老年康复工程区域共建模式”过程中,全国第一个与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合作的县域养老服务协会,也是全国第一个率先在“老年康复工程”设立的以县域慈善品牌命名的公益子项目。

促进会以“慢病筛查”为切入口,从虞山和琴川“2个街道”试点先行,摸索市场反馈、总结经验、逐步推开。这一转变不仅是健康管理模式的创新,更是对人民群众健康需求和构建更加完善的健康服务体系的积极回应。

“接地气 聚人气” 多方志愿队伍助力医防融合

随着生活品质的不断提升,养老机构不仅需要满足基本的养老需求,更应拓展护理和医疗等多元化功能。如何有效整合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医保等部门资源,打破传统壁垒,实现与现有公共卫生资源的深度融合,是“常熟经验”探索的重要方向。

2023年5月,促进会发布了《老年康复工程“琴川愉养”助老公益项目之慢病筛查点及康复点建设工作实施方案(2023年)》,同步公布了首批参与筛查的12个慢病筛查点、21家执行单位,以及参与项目的60位工作人员、30位志愿者名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常熟市综合为老服务中心里,老人正在排队等待慢病筛查检测

据了解,2023年6月-12月,共有22家执行机构常态化参与慢病筛查活动。其中,护理院12家,占比55%;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4家,占比18%。2024年第一季度,新增4家执行机构,累计26家。

为进一步满足全市老年人的健康养老需求,提升全市养老服务机构的医康养服务能力,常熟市养老服务促进会发挥行业组织作用,充分协调常熟市流水琴川义工协会、惠众社会事务所、金苹果社会服务中心等义工组织百余名志愿者,全程参与慢病筛查公益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流水琴川义工正在指导老人使用仪器

其中,近一年来,流水义工定期配合城区10个固定点位和各乡镇的筛查活动500多场次,出动义工1500多人次。自老年康复工程公益活动开展以来,流水义工积极参与技能培训和活动开展,同时结合社区走访,把筛查活动服务带到200多位独居空巢老人家里,把温情和健康送到特殊关爱人群的心里。

顾文东作为常熟市流水琴川义工协会的副理事长兼为老分会会长,也是一名志愿者,已有十余年志愿经历。他介绍到,协会通过分级管理制度,让志愿者在公益活动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坚持服务社会、助人自助的公益宗旨,坚持用心用情地去对待每一位服务对象。顾文东表示,未来将充分发挥义工作用,把筛查活动带到各个社区,化被动为主动,充分体现筛查的重要性和公益性,做到早筛查、早发现、早治疗,让老人们都能享受政府的关爱,安度晚年。

除了义工、志愿者的日常支持外,来自常熟市第三人民医院、市第五人民医院以及基层医疗机构的近40多位医生志愿者,也组成“健康科普公益讲师团”,走进社区为老年人开展健康科普讲座,加强老人科普教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常福街道谢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开展的“公益筛查+精准干预”筛防结合工作试点,不仅通过公益筛查来识别风险人群,还借助专业的医疗团队为他们提供全方位的闭环服务。这些服务包括科普教育、家庭医生专项签约、颈动脉(心脏)彩超检查以及用药指导等,旨在提高筛查效率、优化医疗资源利用,并推动家庭医生的签约和精准服务。常福街道谢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高春燕表示,这项探索工作,对于提高普筛阶段的工作效率、提升医疗资源的利用效能以及促进家庭医生的签约、精准服务等方面均有显著成效。

2024年5月,在常熟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的大力支持下,市第五人民医院、支塘镇、古里镇、沙家浜镇、梅李镇、海虞镇等6家单位被确定为第二批试点单位。这些单位将全面推进老年人慢病筛查公益项目与医疗机构的筛防融合工作,成为全国范围内首个将慢病筛查项目与卫健系统、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紧密结合,共同推动服务闭环的积极实践。这一举措不仅有助于医防融合、筛防结合工作的深入开展,也为“常熟模式”的可复制性发展道路拉开了序幕。

“以善兴企 聚沙成塔” 坚持公益初心助力老龄事业发展

2021年12月,“老年康复工程”公益项目在民政部慈善中国完成备案。截至目前,通过支付宝公益、腾讯公益、抖音公益等多个线上募捐渠道,已累计筹得善款超过200万元。线下,接受上海兴动实业有限公司等多家爱心企业的捐赠累计近1.8亿元。

自2023年5月至今,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向“琴川愉养”助老公益项目累计捐赠价值160万元物资,促进会发动本地爱心企业常熟色织有限公司、江苏大宇空调设备有限公司和爱心人士朱克明首批捐赠款20万元现金启动了该项目;近期,上海兴动实业有限公司定向捐赠50万元现金,为推进在常熟市开展老年康复工程公益项目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上海兴动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宁浩表示,兴动团队一直致力于公益事业的探索。“常熟经验”也让兴动团队在摸索助力老龄康复工程的道路上看到了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他认为,落实公益实践活动的过程是坎坷而曲折的,需要每位参与者的共同努力,也需要更多专业人员的加入。公益就是帮助别人、成全自己,这也与兴动团队一直以来的初心不约而同。现如今,兴动“公益生态”已初步形成,作为创新型科技互联网企业,兴动团队在积极思考利用互联网技术支持养老等公益事业的高效运作。据了解,兴动团队为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老年康复工程累计捐款800万元。

兴动团队的爱心公益实践,是众多爱心企业和个人在老年康复工程和老龄事业发展道路上默默奉献的生动写照。他们用行动诠释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传统美德,也展示了当代社会对于老年人的关爱与尊重。

未来任重道远,老龄事业发展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难,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等多方共同参与老龄事业服务体系建设。业内专家表示,以“老年康复工程”为牵引的公益助老模式是时代所需、解百姓之急、振事业之名的公益项目,具有“点睛效应”、“杠杆效应”和“连锁效应”。未来,要积极探索行业协会如何发挥组织协调作用调动社会力量开展慢病筛查活动,如何进一步促进公益筛查与医疗服务力量融合的“医防结合、筛防融合”创新等,切实为全国其他城市提供一个依托社会力量解决社会问题的创新实践样本,打造多方联手、多方参与的良好公益生态。(子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