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日,静安区人民检察院召开金融检察工作新闻发布会,通报了静安金融检察十五周年工作情况,并发布《2017—2023金融检察白皮书》及典型案例。市人大代表吴爱华、市政协常委韩汉君、人民监督员周琦麟应邀出席。

会上,静安区人民检察院金融和知识产权检察部通报了金融检察十五周年工作情况。从2009年8月率先成立“三审合一”“捕诉一体”的金融犯罪检察专业化办案部门,到今年出台《依法服务保障金融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静安区人民检察院始终立足主责主业,依法惩治各类疑难复杂金融犯罪,办理了一批在全市乃至全国有重大影响的涉众型金融案件及首例新类型案件;持续加大洗钱犯罪打击和预防力度,建立“依法办案、追赃挽损、防范风险”三位一体办案模式;不断延伸检察触角,提供优质高效的检察产品,丰富检察护企“服务包”,开展养老诈骗等专项打击行动,通过制发检察建议等及时处理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高度重视防范金融风险法治宣传,不断提升风险防范意识,线上线下全媒体普法,《护老行动系列水墨动漫》等作品获全国法治动漫微视频二等奖等多个国家级、市级奖项。强化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努力提升金融检察队伍综合素能,《打造“静心护企”融合品牌 答好优化营商环境“三道题”》荣获2024年上海市检察机关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典型事例。

静安区人民检察院金融检察办案团队负责人发布了《2017—2023金融检察白皮书》。《2017—2023金融检察白皮书》显示:2017—2023年,共受理金融犯罪审查逮捕案件1026件1694人,批准或决定逮捕1296人;受理金融犯罪审查起诉案件1172件2216人,涉及3类15个罪名,包括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类犯罪934件1754人,金融诈骗类犯罪157件234人,扰乱市场秩序类犯罪81件228人。

从案件数量上看,2017—2019年受理审查起诉的金融案件数量有所增长,2019年后逐步下降,其中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案件受案数在2020年之后整体平稳下降,但在受理案件中占比仍居首位。

从案件类型上看,受理审查起诉的案件罪名相对集中,2017—2019年排名前三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信用卡诈骗罪和集资诈骗罪,2020—2023年非法经营罪取代信用卡诈骗罪位列前三。

犯罪特点为:非法集资犯罪案件数量上升后逐步下降趋于稳定;涉私募案件有所增加,个别经登记备案的私募基金也卷入;信贷保险领域犯罪数量趋于平稳,但出现新情况;非法经营类案件有所增加,中介参与程度提升;涉外汇案件出现新情况,跨境资金流转逃避监管。

为此,静安金融检察采取了以下应对举措:依法妥善办案,着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站稳人民立场,全力追赃挽损;发挥监督职能,坚持全链条打击;强化创新意识,积极探索综合履职;凝聚多方合力,坚持治罪与治理并重;贯彻数字检察战略,构建“数智”检察工作新机制;做好事前预防,开展多维度普法宣传;加强队伍建设,抓实专业化人才培养。

会议还发布了保险诈骗、非法经营、骗购外汇、集资诈骗等多个金融犯罪案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会议指出,近年来,静安区人民检察院始终立足上海“四大功能”“五个中心”建设,围绕区“一轴三带”发展战略,以高质量检察履职服务保障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能级提升。接下来,将以金融检察部门成立十五周年为新起点,加强思想淬炼,树牢金融检察“风向标”;加强业务历练,瞄准检察办案“靶向点”;加强实践锻炼,铺设综合履职“快车道”;加强专业训练,打磨业务人才“硬本领”,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静安、法治静安提供优质检察服务和司法保障。

记者:张琦

视频:任超

编辑:梁慧

通讯员:苏双丽

资料:静安检察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静安官方微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