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之美,因水而生;运河文化,依水绵延。在中国大运河成功申遗十周年之际,2024大运河文化发展论坛于大运河联合申遗牵头城市扬州启幕。9月5日,运河沿线8省份友人齐聚“好地方”扬州,全国近30位名家大咖云集,多角度、多维度交流用好运河资源,讲好中国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千年滋养 古韵犹存

扬州,一座与运河同龄的城市。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下令开邗沟,筑邗城,欲以争霸中原。隋炀帝开凿联通大运河,真正意义上沟通了中国南北,大运河是在邗沟的基础上进行扩掘、连接和延伸,奠定了扬州在整个运河文化中独一无二的地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东关街是运河文化和盐商文化的发祥地。夜幕降临,采访团漫步东关街,邂逅千年古城的温柔夜色。即使历经千年,东关街上还散落着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扬州剪纸、玉雕技艺、古琴演奏等,有了这些传统技艺的传承与融合,这条千年老街显得更有韵味和魅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代,扬州赢得了“东南第一商埠”的美誉,有天下“扬一益二”之称;而利津古渡(即东关古渡)是当时扬州最繁华的交通要冲。有了码头就有街市,舟楫的便利和漕运的繁忙,催化出一条商贸密集、人气兴旺的繁华古街——东关街。杜牧的“春风十里扬州路”,说的就是那时的东关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短短一千多米的距离,铺陈出扬州数千年的富庶与繁华,而这一切都源自于老街旁的古运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500余年大运河沟通南北,连通中外,这条古今交融的干线上,商旅不绝于途,使者相望于道。多元的文明随人群涌动,在运河上交汇涤荡出绚烂涟漪。

开放创新古运新生

2020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扬州考察调研时,称赞“扬州是个好地方”。他指出,千百年来,运河滋养两岸城市和人民,是两岸人民的致富河、幸福河,希望大家共同保护好大运河,使运河永远造福人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牢记总书记嘱托,近年来,扬州围绕“文脉和精神血脉延续”关键,紧扣“活态”主线,加快整合北护城河沿线文旅资源、持续实施“水清河畅岸绿”工程……一系列动作和成果,彰显了扛起“让古运河重生”的使命担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1年6月16日,国内首个全流域、全时段、全方位展现中国大运河历史、文化、生态以及科技面貌的“百科全书”式博物馆——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在运河三湾生态文化公园建成开放,开放近3年来,接待观众数量超800万。丰富的文物结合“5G+VR”技术,沉浸式的互动体验,大运河博物馆以迥异于传统博物馆的陈列、参观方式,将大运河最为显著的“活态”特质展现得淋漓尽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馆阅尽运河千年。开放、创新的展陈方式,也是扬州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具体实践。

文旅融合 未来可期

文化繁荣、文旅共兴。扬州市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深入发掘运河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新亮点,助力扬州文化旅游名城建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夜晚,瘦西湖景区内的游客依旧络绎不绝。据统计,在一个普通工作日的夜晚,有2000多人入园观看瘦西湖的“二分明月忆扬州”夜游项目。游客在长达3.5公里的主游线里,以移步换景的方式体验“烟花三月”“春江花月”“商贾云集”等十大唐诗为主题的篇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用文化的理念发展旅游,用旅游的方式传播文化。”近年来,扬州致力打响“千年运河·水韵扬州”品牌,深化“运河十二景”建设,积极实施大运河非遗文化园二期等项目;推动大运河文化旅游度假区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运河三湾景区创建5A级景区;办好“四季旺游”系列文旅活动,游客接待数、旅游业总收入均增长10%以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年恰逢大运河申遗10周年,站在新起点上,古老的大运河正展现出新时代的青春芳华。时代的序幕已拉开,利用大运河,诠释大运河,扬州的每一步都无比坚实,每一天都在为它增添绚烂光彩。每一段驶向未来的航程,今天永远是起点。

来源丨扬州广电“扬帆”手机频道

编辑丨郑艳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