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甘肃省迭部县俄界

1935年9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甘肃省迭部县俄界召开扩大会议。这次会议通过毛泽东作的《关于与四方面军领导者的争论及今后战略方针的报告》。在会上决定将中央红军缩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由毛泽东兼任政委,彭德怀任司令员,林彪任副司令员,决定迅速拿下腊子口,再图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央指示张国焘北上

17日,红一方面军第四团奉命夺取由国民党鲁大昌部两个营固守的天险腊子口,打开了北上的通道。这次胜仗,不仅占领了大草滩,还缴获军粮数十万斤,食盐2000多斤,为部队提供了充足的粮食。

这一胜利,使蒋介石企图把红军困死、饿死在雪山草地的计划彻底破产。

当地是回、汉民杂居区,群众对红军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9月18日,中共中央率红一、红三军团和军委纵队到达甘肃岷山以南的哈达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哈达铺

哈达铺是一个比较大的镇子,有200多户人家。这一带农业生产发达,地势开阔,所有人都为摆脱了雪山草地恶劣的自然环境而兴高采烈。

部队在休整时,聂荣臻看到一张《山西日报》,报纸上载有山西阎锡山派兵进攻陕北红军刘志丹部的消息,这说明陕北有苏区根据地。聂荣臻很高兴,立即派骑兵通信员将报纸送给毛泽东。

行文到这里,有人会问,当时就是从这一份《山西日报》得到陕北有红军的消息的吗?

关于在哈达铺休整时,如何从报纸上,到底是从哪些报纸上获悉陕北有红军的消息的?长期从事的新闻史研究的尹韵公撰文说:综合考虑相关因素,更准确些说,对中央红军长征落脚点选择帮助最大的,一是《山西日报》;二是1935年7月底、8月初的《大公报》(这和不少当年长征亲历者的回忆一致,即发现的是占领哈达铺之前约一个月的报纸);三是其他国民党报纸及其出版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公报》

由毛泽东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一方面军,在哈达铺驻扎了7天。在这里,毛泽东通过对报纸上的消息,分析明了在陕北有红军。

在哈达铺的关帝庙,红一方面军召开了中央领导人紧急会议和团以上干部会议,毛泽东作了《关于形势和任务》的政治报告。毛泽东还说:感谢国民党的报纸为我们提供了陕北红军的消息。我们要抗日,首先我们要到陕北去。那里有刘志丹的红军。他充满激情地说:同志们,胜利前进吧!到陕北只有六七百里了,那里就是我们的目的地,就是我们的前进阵地。

毛泽东在哈达铺第一次明确提出“到陕北去”,作出了把长征落脚点放在陕北的重大决策。所以,哈达铺是红军长征途中名副其实的“加油站”,也是决定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命运的重要决策地 。

说到这里,也许还会有很多人产生质疑,当年的哈达铺小镇,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报纸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从当时哈达铺的经济状况说起。在当时,哈达铺盛产当归,由于哈达铺当时隶属岷县,所以也叫岷归。

岷归,品质上乘,药性质好,当然这里的生意信誉更好,由此就吸引了陕西、山西、河北、四川、广州、上海等地的药材采购商,往来经商。这些药商在自己的家乡设总号,在哈达铺则设立了28家分号,置地买房种当归,买卖兴隆,所以哈达铺当归的种植面积相当大,促进了地方经济的繁荣,外地商人在哈达铺做生意,都要订一份家乡的报纸,不时了解家乡发生的事情,因此哈达铺邮政代办所的报纸种类非常多。

也正式这些报纸,为嗜书如命,到哪都需要精神食粮的毛泽东主席提供了决策依据,也正式这些报纸,获悉了敌人的动向,也知悉了我们自已的队伍。从这一方面来说,学习的重要,多种渠道获得知识的重要,关键时刻,这条消息就能为革命的前程带来重大转折。

毛泽东和中央其他领导同志,在哈达铺根据敌伪报纸提供的消息,决定红军长征到陕北建立根据地,这是红军在长征路上的又一伟大转折,它为保存革命的基本力量,鼓舞全国人民团结抗战,推动抗日民族革命运动高潮的到来,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哈达铺因此成为长征红军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成为红军北上抗日的转折点,成为我党历史上战胜张国焘分裂主义错误,挽救中国革命的又一转折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哈达铺关帝庙

“到陕北去!”中央命运在陕北转机,所以在1942年,毛泽东在《“七大”工作方针》中提出:“没有陕北,那就不得下地。我说陕北是两点,一个落脚点,一个出发点。七大在陕北开会,这是陕北人的光荣。”

“下不得地”是湖南长沙湘潭一带方言,普通话的意思是:没有陕北,我们就不得了!就不会有转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