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只需要点击上方的蓝字《梅州V生活》关注即可
来源:广州日报
4天一层,
开工到首栋封顶仅38天
受“6·16”特大洪灾影响,蕉岭县发生了严重的洪涝灾害并引发了山洪暴发、山体滑坡等灾情险情,造成了重大损失。“广州小镇”项目是广州市支持梅州市灾后重建的安居工程,包括两个地块,分别位于蕉岭县蕉城镇、广福镇,规划建设安居住房1724户,总用地面积约400亩,总建筑面积约36.6万平方米。其中,“广州小镇”项目一期共建设安居住房780户,总用地面积约150亩,总建筑面积约11万平方米,并建设一条长约810米、宽24米的市政道路。
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于7月14日组建“广州小镇”项目建设现场指挥部,会同项目建设单位广州市重点项目管理中心连夜奔赴梅州市蕉岭县开展援建工作,按程序从应急抢险救灾工程队伍储备库优选中建三局、中铁广州局、市政集团、珠江监理、广建监理等单位参与项目建设。
“项目一大困难在于受洪灾影响,现场堆积大量淤泥,清理相当费时费力。”市政集团相关工作人员说。市住建局派驻16名党员干部全天候现场办公,第一时间解决工作难点,用时15天完成场地征拆、管线迁改、规划立项等前期工作。
15天完成253个勘探钻孔,20天完成7万余米工程桩施工,25天完成26万土石方工程,每4天完成一层主体结构施工……“广州小镇”项目从7月28日开工建设到首栋封顶,用时仅38天。通过样板引路、智慧代建、智慧监管等先进管理模式,项目所有分部、分项验收均一次性通过,确保又好又快推进“广州小镇”一期项目建设。
广福“广州小镇”及蕉岭“广州小镇”效果图
广州小镇
“大师作、工匠心”
打造好房子、好社区
蕉岭“广州小镇”一期方案由广东省建筑设计院、广州市设计院集团的全国知名建筑大师主创,在项目中融入岭南特色、客家风貌,建设富有现代感和艺术感的“广州小镇”。
广州市设计院总建筑师黄惠菁介绍,项目突出岭南特色、客家风貌,设计客家围龙屋的共享庭院景观,融入客家元素与色彩的立面造型,提炼岭南客家白墙灰瓦、夯土基座等材质、色彩及建筑语言,形成远山如黛、错落有致的建筑形象。
建筑山墙上的造型应该如何设计,才更符合当地人对于美好生活的愿望?在方案打磨过程中,黄惠菁特别请教了蕉岭当地的负责人,对方从传统风俗的角度,认为建筑师的方案有“镇住洪水”的寓意,值得肯定。
广福“广州小镇”及蕉岭“广州小镇”效果图
项目通过土建连廊、花架连廊、骑楼走廊、架空层四个部分共同形成完整的步行体系,将“风雨连廊”融入庭院景观,结合客家九厅十八井的多层次生态景观,打造具有生态韵律的共享花园,塑造与自然融合的生态空间。
受灾群众不仅住上大师设计的好房子,还将迎来配套完善的好社区。项目通过“一次规划、分期建设”提供完善的学校、婴幼儿托管、社区服务中心、商业等公建配套设施保障,全方位的无障碍设计,提供老中青三代的共享型社区景观,打造全龄化、适老适幼型社区。
项目将光伏发电等低碳技术与大坡屋顶排水等岭南建设风格相结合,打造低碳生态的环境友好型社区,光伏发电的收入还能反哺日常维护;结合片区排水特征,设置首层架空层,同时打造科学合理的蓄排体系,充分挖掘片区调蓄功能,提高安全韧性。
广州小镇
力争让受灾群众
在明年春节前搬进新居
建设过程中,项目构建以BIM技术为基础项目协同管理系统平台,面向建筑全生命周期的策划、建造、运维,深化数据融合应用,引入广州专家智库对专项施工方案、高支模方案进行把关审核,高标准把关工程质量安全。
项目利用二维码技术确保见证取样真实可靠、送检过程监管到位。通过智能化监控设备,将蕉岭本地预拌混凝土生产数据接入广州市全程实时监管系统,施工现场采用二维码验收进场和制作含芯片的混凝土试件,将混凝土生产、运输、浇筑环节数据全过程纳入监管。
广福“广州小镇”及蕉岭“广州小镇”建设现场
项目引入先进智能桩基检测系统、智能混凝土抗压强度检测系统、智能钢筋力学性能检测系统、智能混凝土抗渗检测系统等,实现“广州小镇”项目原材料、桩基、实体构建检测数据自动采集、实时传输、即时反馈,为工程质量保驾护航。
“广州小镇”一期计划在2024年12月30日前移交蕉岭县政府,力争让受灾群众在2025年春节前搬进新居。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将坚持一刻不停、一天不误,把“广州小镇”打造为民心工程、安居工程、品质工程、幸福工程,为受灾群众打造高质量美好家园。
广州小镇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