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修文县的秀美山水之中,坐落着一个历史悠久的村庄——索桥村。猫跳河如一条碧绿的丝带,自东南向西北呈腰带状绕村而过,滋养着这片丰饶之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猫跳河旁的索桥遗址介绍墙。

索桥村之所以得名“索桥”,是因为村中有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索桥。据《索桥村志》记载,索桥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崇祯三年(1630年),当时兵部尚书朱燮元在《督黔善后事宜疏》中提到“在小索桥设哨”,这表明索桥在那时就已经存在。

索桥不仅是村民日常生活的交通要道,也是历史上的军事要隘。它见证了许多历史事件。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二、六军团在长征途中,为调开围追堵截的敌军,在贺龙、任弼时、萧克、王震等率领下,分多路转战修文16个乡镇92个村寨,行程170多公里。1936年2月2日,红军经过古索桥抢渡猫跳河到达对岸的清镇观游,然后经卫城抢渡鸭池河,挥师黔西、大方、毕节,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

在索桥村的短短两天三夜里,红军的脚步虽匆匆,却如同播撒火种的使者,点燃了这片土地上的革命激情。在这段短暂而宝贵的时光里,红军与村民们共同经历了许多动人心弦的故事,这些故事如同珍珠般串联起索桥村的红色记忆,成为村民们心中永恒的精神财富。

近些年来,索桥村老党员徐占成自发带领村民将红军长征的故事收集整理,逐步形成文字。“我们从小就是从爷爷奶奶口中听着红军长征的故事长大的,只是以前没有用文字记录下来,如今用文字记录下来,能更好地传承给我们的下一代。”索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庆文说。

索桥村属于低热河谷气候,气候温暖湿润,土壤肥沃,适宜猕猴桃等农作物的种植。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猕猴桃已经成为索桥村的支柱产业。目前,全村1300多户村民中有800多户种植猕猴桃,种植面积达3579亩。猕猴桃产业的兴起,为村庄带来了约2500万元的产值,这使得村民的经济收入与十多年前相比,增加了1万多元。

近年来,索桥村还利用猕猴桃果园广阔的林下空间,推广种植阳荷、黄精等林下中药材。此外,冷库、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的建立,让索桥村的产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未来,索桥村将加强“红色索桥、田园猕香”品牌建设,提升产品知名度,拓宽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将猕猴桃产业培育成乡村振兴和村民增收的强劲动力。

2021年以来,索桥村作为贵州省首批推动红色村组织振兴建设红色美丽村庄试点、贵州省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点,将红色文化与乡村振兴发展相结合,以农村“五治”为抓手,不断配套完善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全村面貌得到极大改善,红色美丽村庄建设初见成效。

在打造索桥村红色美丽村庄过程中,谷堡镇采取专门推动、干部到村入户的方式,与索桥村“两委”以及党员干部、乡贤理事会成员和村民代表一起共同发力,只用一年多的时间,索桥从产业发展、红色文化挖掘创建、人居环境整治等方面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得到了村民的认可。

如今,全村修建硬化机耕道约36公里,一条条宽阔平坦的水泥路铺展至每家每户门前,不仅方便了出行,更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在医疗卫生领域,索桥村已建立两个符合标准的卫生室,并配备两名专业村医,以及必要的药品柜、药品和诊疗器械,确保全村居民能够获得基本的医疗服务;在教育方面,新建的公立小学和幼儿园为100多名在校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环境;在公共服务设施方面,索桥村新建的篮球场为村民提供了一个进行体育活动的场所,不仅有助于增强村民的体质,也丰富了他们的业余文化生活;群众公共服务中心的建立,为村民提供了一个集会议、议事和文化活动于一体的多功能空间,极大地方便了村民的日常生活……

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是索桥村的宝贵财富。在这个充满活力与传统的村落,每一块土地都承载着历史,每一个人都讲述着故事。未来的索桥村,将赓续红色精神,谱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将用勤劳和智慧,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记者 顾林晗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