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授权转自:童书妈妈三川玲(ID:tongshuchubanmama),作者:三川

有人说我不应该用高考成绩把孩子一生否定了,那肯定不能,而且不该。我否定的,不是孩子,甚至不是家长,而是注定结果为“得不偿失”的鸡娃行为。

最近一张“海淀十八年鸡娃终点”的截图在各家长群疯传,这十八年历历在目的奋斗努力让看的人感到熟悉而又唏嘘。我们一起再来看一遍。

•基本情况:女孩,2006年6月出生

•1-3岁幼儿园前,英语早教、钢琴、舞蹈入门

•4-6岁幼儿园期间,英语、钢琴二级、舞蹈、画画

•7-12岁小学期间,英语KET、PET、FCE卓越,钢琴九级,叶圣陶杯一等三次,AS一等八次,二等五次,大师银一次,早培复试没入营,市三好,红领巾三星,画画比赛一等若干。

•13-15岁,初中没有被老大点,去了中关村某六小强,没有给直升,初中三年周末始终在上课,学数学语文英语物理,中考顺利压线考到老大RDF。

•16-18岁,高中到了老大,突然发现身边高手如林,第一次考试全校六百多名,一下接受不了,开始怀疑自己,出现厌学情绪,高一高二开始摆烂,成绩倒数,家长没办法,怕压力大出问题。高三自己调整过来,开始疯狂补课,补课费小几十万。

•高考放榜,582分!

•在整个北京6万名考生中排名仅为14198名

十八年鸡娃历程一一看来,我有六个判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个判断:家长的鸡娃能力是一等的。

这可以从家长鸡娃的精力、财力和耐力三方面来讲。

先说精力,光是能够知道哪些个KET、PET、FCE、AS、大师、叶圣陶、红领巾……已经比大部分朝阳、昌平家长厉害啦。朝阳昌平大兴等区家长,在这些“海淀鸡娃通识”面前,已经可以算是文盲。文盲的表现是什么?就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我必须惭愧地说:这一圈“术语”,我不但不知道是做什么的,连读名称都读不利索。我不知道跟我一样鸡娃通识为文盲的读者有多少,你们在评论区喊我一声。

这位海淀家长,不但知道,而且人家还能够做到,这个做到可真不容易,能够了解这些考级和杯赛的内容,能够及时报名,还能让娃学得懂学得会,乃至拿到不错的成绩,真是了不起。

再说财力,光看高三最后一年补课就用了几十万,报各种班并且请老师,应该加起来也有几十万,有网友算加起来应该百万以上——这还仅是财力的小头,大头是那动不动10万乃至26万一平米的海淀学区房。海淀鸡娃的标准款财力,基本要以千万财力打底的。

最后说耐力。我听海淀六小强两位校长跟我说:大部分家长,包括海淀家长,都在鸡娃上并不具有耐力。表现为“时鸡时不鸡”——有时间有心情就鸡,忙起来就不鸡,考坏了就鸡,鸡两天就不鸡了——时鸡时不鸡大概率效果不好,或者几乎没有效果。能够鸡娃行为成功的,即便在海淀,也只有不到三成。

所以,最后我可以判断,别看孩子最后高考成绩是一万四千多名,但父母的兼具精力财力和耐力的鸡娃能力绝对是一等的,在北京起码能够排进前100名。

第二个判断:孩子耐鸡、受鸡,也是难得的。

孩子能够在婴幼儿时期,就学英语钢琴舞蹈画画,这是大多数城市孩子走的路,这不难得。

小学时期能够参加KET、PET、FCE、AS、大师、叶圣陶、红领巾等等各种比赛评级等等,已经开启了海淀模式,在这个阶段,北京的朝阳昌平大兴乃至东城区的大部分孩子,就已经开始跟不上步伐了。

初中阶段,把所有的周末都用来学数学语文英语物理,在海淀其实也算模范一般的存在了。因为据北京教委的数据,海淀区休学在家的初中孩子,已经有2000多个。这些孩子,估计有十个是因为校内吃不饱要出来自学,有几十个是因为价值观理念认同选择先离开学校试试,大部分孩子是因为不受鸡不耐鸡而不得不休学在家。

这一个孩子,是受鸡耐鸡的,是愿意配合父母的鸡娃观全力以赴去努力争取的,所以才能够压线进入升学率最高的人大附。

最让我感受到孩子受鸡耐鸡的是高中的最后一年。因为压线进人大附,在高手如林的环境中,这个孩子度过了痛苦而且放弃的高中前两年,到高三的时候,居然能够把自己的状态调整过来,请人补课,又奋斗了整整一年。这个时候,都不是耐鸡受鸡,而是自鸡,而且是努力最后一搏了。

这个孩子的意志水平是非常值得一赞的。

仅凭孩子能够压线进人大附,能够在高三最后一年从逆境中奋力拼搏,这是受鸡耐鸡水平,在全北京也能够排进前1000名了吧?

不知道各位读者怎么看,你们家孩子受鸡吗?耐鸡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三个判断:鸡娃结果可以称作“得到跟付出完全不成正比”

孩子最后的高考分数出来582分!在整个北京考生中排名14198名。

有人说,582分已经很不错了,也许能够压线上个211;但是,今年北京考生只有6万人,这里面除了人大附,除了海淀六小强,还包括整个海淀,还包括东城西城乃至洼地朝阳大兴等等的考生啊!这6万名考生,大部分买不起海淀学区房,付不出上百万的补课费,父母工作繁忙,也付出不了这么多时间和精力啊!

这个分数和排名,跟父母的鸡娃能力和孩子的受鸡水平,是严重不成正比的。

这个分数和排名,对于父母和孩子十八年来的付出,也是严重不成正比的。

基本可以得出结论:得到跟付出完全不成正比。

甚至可以得出结论:十八年鸡娃终点一场空。

有人说我不应该用高考成绩把孩子一生否定了,那肯定不能,而且不该。我否定的,不是孩子,也不是家长,而是这种“得到跟付出完全不成正比”的鸡娃行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四个判断:孩子已经鸡到极限了,不鸡肯定不比现在差

我们在前面讲,家长的鸡娃能力其实是一等的,孩子受鸡耐鸡的配合度也是非常高的,能鸡到压线进人大附——这已经是这个孩子能够被鸡出来的最高结果了。

我们必须承认,有些人能鸡出来,有些人鸡不出来。无论家长如何有能力,无论小孩如何懂事能配合。

我们还必须承认,学霸分天然学霸和人造学霸,天然学霸不用父母鸡,自己学习花的精力也不多,但就能轻轻松松当学霸——这是我看《凉子访谈录》得来的结果。这个节目有一个系列,是访谈清华北大的学生,探索他们是如何学习的。大概凉子是衡水人,他始终想知道衡水中学这样系统性鸡娃究竟是不是对的。

我们要承认,有些人,不是有些人,是大部分人,是不适合考试的,考试并不能检测到他主要的人生潜力。无论如何努力,也只能如此——人是要认命的。这个海淀家庭要认这个命。这个命,就是学习的规律,人的规律。

有人跟我留言说,孩子582已经不错了,运气好还能上个211;还有人说,如果不鸡,可能连582都保不住。父母不能冒险让自己不鸡,让孩子不努力,因为你不知道那个佛系育儿的平行世界究竟会发生什么。

还有人讽刺我说,要谈规律的时候,我在讲个案。那么我必须跟大家讲讲规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五个判断:最新诺奖证明,中产鸡娃没用

那就是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一项新研究。先简单说一下结论:那就是“择校”对中产家庭真没用。

经济学家安格里斯特和同事们通过研究的一所高中得出研究结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们选择了一所超级精英学校——波士顿拉丁高中。该校在全美高中排名里占第20位,毕业生整体的SAT分数在整个麻省排第4位,上了这所学校,无疑等于一只脚踏进了常春藤大学!其地位相当于北京的人大附。

这所高中学生必须参加考试才能进,而且“一分定终身”,如果你达不到分数线,哪怕只有一分或者几分之差,就只能去上另一所高中——名字差不多的波士顿拉丁学院,它的SAT分数排名就没那么好了:在全州排在前20%。

研究者选择了两批学生:一批是分数刚刚达到波士顿拉丁高中的,另一批是刚好差了几分落榜的,也就是说,这两批学生最初的学术成绩和智力潜能差不多,他们唯一的差别可能就是“运气”。

而等这两批学生上完高中,开始为大学做准备时,研究者考察了他们的PSAT、SAT、AP考试成绩……然后发现,学生们的成绩没有任何显著的差别。

无论父母怎么想,一流学校里名师的教诲、身边优秀同学的激励,其实对孩子的学习成绩都没什么显著提升作用。

高中是如此,常青藤等精英大学会不会不一样呢?

和安格里斯特合作过的克鲁格早就研究过这个问题了,答案也是:没用。克鲁格和同事们研究的,是那些被常春藤大学录取、但因为各种原因放弃而选择了低一个档次的大学的学生。

常春藤大学的学生毕业10年后的年薪出了名地高——7万美金,是非常春藤大学毕业生的2倍。而研究发现:那些拒绝了常春藤大学的学生,年薪一点都不比这个数字低!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学生被美国排名第一的普林斯顿录取了,但放弃而选择去上了排名第49的东北大学,那么他将来的挣钱能力,仍然和普林斯顿大学的毕业生一样。

安格里斯特和克鲁格的研究,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他们的研究证明的是:中产择校没用,进而证明的是为了升入名校考取更高的分数而鸡娃而努力:没用。

简直可以称为:白忙活一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六个判断:十八年鸡娃,“得到如此之少,失去如此之多”

海淀式鸡娃十八年,孩子的得到:

•钢琴九级,叶圣陶杯一等三次,AS一等八次,二等五次;大师银一次

•市三好,红领巾三星,画画比赛一等若干

•人大附的高中校服

•高考582分

•北京市14198的排名

海淀式鸡娃十八年,孩子的失去:

•从小学开始,就失去了所有的周末。

•在高中前两年,怀疑自己,失去自信;开始摆烂,失去积极生活的动力。

•失去了远方,虽然身处视野最博大的北京,但基本没有时间去看生命的远方:不能直接变现的大格局阅读,没有读;进一进博物馆,看看人类过去的种种经历,那么忙估计没有时间看;去中科院听听科学家讲座,发现当科学家原来可以发现整个人类的未知;去听听企业家新书发布会,发现聪明才智不仅可以赚钱,还可以解决那么多社会问题……考级和打比赛是磨练应付眼前的苟且,并不能带一个孩子去生命的远方。

•失去了探索自己的天赋和热爱。美国教育家肯·罗宾逊在《让天赋自由》中非常笃定地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热爱,而且大多数人的天赋热爱并不是考试。不探索自己的天赋热爱对考试分数的影响不大,但对一个人终身的成就和幸福感影响极大极大!

•失去了诗意。童年和青少年的诗意,就是生命的体验感。爬山、玩耍、跟大人和小伙伴聊天,享受跟父母和祖父母的天伦之乐,原来生命如此有趣有意思,人间相当值得。

•失去了对自己人生评价权,把自己过得是否有成就是否幸福的评价权力让给了考级的级别、比赛的名次和中考高考分数。那自己对人生是否幸福和有成就的可能性就被减去了大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不鸡娃了

我们还能做什么?

我不知道所有立志鸡娃正在鸡娃的家长,有没有想过,如果不用鸡娃了,还能做点什么?

因为我持续十七年不鸡娃,还写了篇文章三川:我从不鸡娃,也不会后悔,所以是个典型的不鸡娃派,那么,我一天到晚在做什么?难道真的放手小孩什么都不管了吗?我有同事比较了解我,说,三川你其实不是什么都不管的,你应该把你做了什么看重什么,写出来,给真的愿意不鸡娃的读者看看——虽然这部分读者其实并不多。

如果你是一个动心了不鸡娃的家长,下面就是我写给你看的,哪怕世界上只有你一个人读,我也愿意写。

我从重要到不重要说说我会做的事情。

1、做一个有自己人生的大人,就是最好的教育。

2、有自己的人生首先必须有自己的事情忙,最好能够把工作做成职业,也就是自己足够精专;更好的,能够把职业做成事业。

3、把自己的职业做得精专,你就有机会跟孩子聊方法论。一定要相信做好一个工作跟学习好一样,是有共同的方法的。

4、把自己的职业做成事业,你就会有工作的使命感,使命感跟内驱力是最相关的。一个人的内驱力,通常来自于对事情的胜任感以及这个事情能够给他人和社会带来的贡献。做得好,对世界有用,做事就会有劲头。

5、孩子十岁前多一些可能性的探索,探索孩子的天赋所在。看看孩子做某些事情是否很容易做得比同龄人好,而且愿意坚持,坚持起来不累。不要以考级比赛来要求孩子,因为确切的目标会激励人去付出加倍的努力,要知道天赋是不太需要很多努力的。找到天赋再说。

6、十岁时候果断减掉孩子的弱枝。什么意思?就是十岁的时候,已经大概能够看见孩子的天赋所在啦,要给时间和空间去发展孩子的天赋,而不是把时间贡献给短处,花很多时间去补短,而不是培优。减掉弱枝,是指放弃把弱枝发展成特长枝一样好的幻想。

7、尽量保持孩子的阅读量,尽可能在阅读的广度和深度上发展孩子。因为人类值得传承的智慧,几乎都在书籍里面,阅读是孩子能够接触到人类最高智慧性价比最高的方式。让孔子庄子苏格拉底联合起来跟孩子谈人生,一定比补习班的老师强。

8、尽可能利用能够得到的公共资源、免费资源来发展孩子的优势。其实世界上最好的教育资源往往是免费的,不但哈佛耶鲁,而且北大清华,都有名教授讲授的免费公开课。中小学内容也有国家课程中心专门邀请名师录制了视频课程。家长如果要做功课,多做这方面的功课。

9、培养孩子尽量使用公共资源和免费资源的好处,在于可以锻炼孩子主动使用资源进行学习的习惯,那就不依赖于名师名校,也不依赖于父母鸡娃的力度。我们要给孩子建立一个信念,就是只要我想学习什么,我就一定找得到资源找得到方法,无论身处什么环境,无论自身经济条件如何,都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