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规矩,先说结论:绝对不会涨,这一点我非常笃定,而且极有可能持续下跌。
先来说第一个关键因素。回顾过去 20 年,我国处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当时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和人口迁移重任。在此情况下,房地产行业扛起大旗。1998 年,房地产改革开启,商品房交易逐渐常态化,城市化进程大规模推进,大量人口从农村涌入城市,这既创造了海量就业机会,也催生了强烈的住房需求,城市不断扩张,房屋建设数量一路猛增。就拿数据来说,过去多年,城市住房建设量以年均较高百分比持续增长,才满足了当时不断涌入城市人口的居住需求。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特别是 2017 - 2018 年涨价去库存策略实施后,大部分家庭都已拥有自己的房产。当下,从 2020 年到 2024 年这几年,尽管各地纷纷放开楼市限制,鼓励大家购房,但实际成交量持续低迷。为什么呢?很简单,老百姓住房需求基本饱和,真实购房需求寥寥无几,这直接导致房价呈稳中有跌态势。
接着谈房子去金融化这一重要走向。在房地产交易整个链条中,购房者、开发商以及银行都深度参与。以往,购房者支付首付,再依靠银行贷款完成购房流程,银行举足轻重。但过去 20 年,银行监管存在诸多漏洞,大量本应用于企业经营等其他领域的贷款,如经营贷,甚至一些不符合条件的贷款违规流入楼市,造成审批环节混乱,大量资金无需涌入房地产市场。
后果是,许多人因无力偿还高额贷款,房产最终沦为法拍房,房地产市场金融风险急剧攀升。这便是 2020 年国家给银行设置三道红线的根源所在。若房地产金融属性不除,老百姓资金将持续被捆绑在房产上,经济转型也会化为泡影。如今,经过一系列调控,大部分房子金融属性已被削弱,租房市场逐渐回归理性,未来租房成本必然越来越低。
再把目光聚焦到人口因素上,想想 70 后、80 后、90 后这几代人,绝大多数已在城市购置房产。那这些房子将来留给谁?留给 00 后、10 后和 20 后。可现实是,我国自 2022 年步入人口负增长时代,年轻人生育意愿持续走低,意味着未来新增人口减少,住房需求大幅缩水。同时,当前楼市库存房源数量庞大,如同一座沉重大山,如此巨大库存压力,加上人口需求锐减,房价怎能不下降?
很多人可能会拿日本、韩国举例,说他们出生率极低但房价依然坚挺。但大家忽略关键事实,东京和首尔这两座城市吸纳了日韩三成甚至一半的人口。而我国有 4 座一线城市、18 座新一线城市,以及 30 多个千万级人口城市,人口分布更分散。在这样人口结构下,我们的人口数量能否支撑众多城市高房价?显然很难。
最后一点,我国经济发展模式已到转型关键节点,不能再过度依赖房地产。过去,因城市建设不完善,就业岗位稀缺,为推动经济发展,保障国防建设所需税收,房地产行业成为重要引擎。
但如今,城市规模基本成型,人均住房拥有量达一定水平,经济体量今非昔比,继续靠房价上涨拉动经济已行不通。当下国家倡导房住不炒,租购并举,房地产在未来经济体系中只是众多支撑指标之一,而非核心唯一。随着我国在科技创新产业等多个领域大力投入发展,经济结构逐步转型,房地产影响力会逐渐减弱,房价也会顺应趋势自然下降。
综上所述,从这四个核心方面理性分析,未来中国房价整体将稳中有跌,并会出现两极分化现象。大城市因人口聚集效应房价相对较高,小城市人口相对较少,房价则较为低廉,这将成中国房价长期发展常态。房地产行业自身也需与时俱进,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发展模式,将更多资源引导向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等新兴领域。这也是我国近年来频繁进行楼市调控,即便在多达 700 多次调控放松过程中,也坚决不启动涨价去库存策略来激活楼市的根本原因。
展望未来,在中国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征程中,房地产去金融化、教育去资本化、医疗去市场化、就业公平化、养老多元化是不可阻挡的必然趋势。当这些问题妥善处理后,困扰我们许久的消费问题也将迎刃而解,让消费真正回归其原本自然、美好的本质。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