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的黄河平缓而轻柔、碧波荡漾。众多候鸟不远万里,相约而至,时而飞翔蓝天,时而漫游水面,以湿地为家,以黄河为伴。此时的黄河不仅是一条流淌的河,更像是一个生命的舞台。候鸟的到来,为冬日的兰州增添诸多的生机与活力。
如今, 黄河兰州段已然成为候鸟温暖的避风港,呈现出独特的冬日美景,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画卷。这是大自然赋予这座城市的一份珍贵礼物。
拖家带口 天鹅赴约三河口
“现在已有31只大天鹅,这比去年又增加了几只。”12月18日,记者采访时,当地村民达朝阳对记者高兴地说。
达川镇三河口位于西固区和永靖县交界处,因黄河、湟水河、大通河交汇而得名,是湟水河汇入黄河的三角地带区域。水域面积960亩,芦苇湿地1200亩,百年枣园2600亩。
18日,记者采访时看到,成群的天鹅正在河中嬉戏,或泛水而游,或引吭高歌,或展翅翱翔……在冬阳之中享受着静谧的时光,向人们展示着优雅的身姿。
“你看那只毛色发暗的,它应该是还没成年的天鹅,身上的羽毛还没有换干净,它或许是我们小时候所说的‘丑小鸭’吧。”采访中,身旁几位正在观赏的市民这样说。“我们每年都要来这里看天鹅。天鹅是很高贵的动物,爱吃浮游生物和谷物。”采访时,有位阿姨向记者分享着她的心得:“不仅如此,天鹅对生活环境要求也高。你看这儿空气、水质和环境多好啊,难怪能吸引这么漂亮的动物来咱这儿过冬。”
天鹅滩的背景是一片洁净的水域,再远处便是银装素裹的山峦。波光淋漓的河水、轻盈摇曳的芦苇以及结伴戏水的天鹅,如水墨画般,组成一幅和谐、优美的自然画卷。
它们的到来,为兰州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也使冬日黄河富有了灵动之美。连续几年,有大量游客追随着天鹅来到达川镇,天鹅滩不仅成为兰州的一处冬季旅游佳地,还成为网红打卡地。
洁白的羽毛,优雅的身姿,这些天鹅已经把三河口当作自己的家园,和其他候鸟一起共享这片水域。
“小时候,这里还有采砂船,连水鸭子都没有,老人们把这里叫‘羊荒滩’。近些年,政府加大了生态保护力度,不仅禁止采砂,还加固了堤坝,恢复这里的湿地……渐渐地,水清了,水鸭子来了,白天鹅也来了,经大家商议,把这里改称‘天鹅滩’。”达朝阳笑着说:“今年的大天鹅来得特别早,11月4日就来了,比去年提前了20天左右。平日里,每天有近四五百人,如果是节假日,最多的时候有上万人前来观赏。”
近年来,达川镇严格落实河长制工作,加强黄河、湟水河水域岸线保护,全力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良好生态环境,如今已建成673米黄河生态文化廊道和1.5公里环形路,设立黄河文化特色小游园1处,形成了“天鹅滩”网红旅游打卡地。
目前,天鹅滩已有近10种候鸟在这里越冬,如赤麻鸭、凤头鸊鷉等。
长久与大天鹅相处,达朝阳还总结出了大天鹅的最佳观赏时间和拍摄时间,并在线上线下广为宣传:如观赏时间早上9点至12点,下午3点至6点,它们会接近岸边觅食;最佳拍摄时间为下午5点左右,那时候落日黄昏与大天鹅交相辉映,拍出来的片子好看。
白天鹅来了,天鹅滩也热闹了。记者采访时看到,当地村民在栈道旁边摆起了小摊点,大枣、核桃、玉米面……有村民笑着对记者说:“人多的时候,我一天能挣两百来块钱。”
兰州大学生态学院张立勋教授告诉记者,大天鹅会选择生态环境良好、食物来源充足的地方栖息,并对栖息地有较强的忠诚度。近年来,随着兰州市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大天鹅便会“拖家带口”“招朋唤友”地前来越冬。经观测,大天鹅在兰州的活动区域主要在三江口,其他地段很罕见。冬天抵达三江口的大天鹅,起先仅有几只,今年已有31只,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其中还有几只亚成体,也是由成年天鹅带过来的。只要我市精心保护好这里的生态环境,大天鹅的数量还会增加。
候鸟翩跹 欢栖黄河百媚生
一河寒水清,两岸水鸟鸣。远处传来候鸟悠扬的歌声,仿佛向人们诉说着它们的喜悦之情。
每年入冬,棕头鸥、燕鸥、秋沙鸭、天鹅、绿头鸭、赤麻鸭、大白鹭等70余种候鸟在黄河兰州段越冬,停歇于黄河湿地,或翩翩起舞、或静谧栖息、或悠闲觅食,享受这里的温暖与庇护。对于这些来自西伯利亚乃至北极的“客人”来说,兰州是温暖而舒适的南方,两岸的湿地,成为它们温暖的家园。
12月17日,记者来到银滩湿地时已是午后时分,阳光透过云层,斑驳地洒在结冰的湖面。几只绿头鸭正在冰面上忙碌地觅食,它们或低头啄食,或偶尔抬头观察四周,发出几声清脆的叫声。沿栈道前行,在不远处的玉洁湖上,有几只赤麻鸭正在欢快地嬉戏,使平静的水面泛起层层的涟漪。栈道上,不少游客驻足观赏,情不自禁地拿起手机,捕捉这难得的自然美景。雁京花园小区的朱女士对记者说,每当天气晴朗,她都会在这里散步,享受大自然的一份宁静与美好。“这里空气好,景色也美,时常能看到不少候鸟。前不久,我还在这里遇见两只白鹭,当时,它们正在湖面上翩翩起舞,就像是从画里走出来的一样。”朱女士笑着对记者说。
在小西湖立交桥下、元通黄河大桥,这里有成群的渔鸥正在滩涂上晒着太阳,时不时会有几只翱翔于河面上,还有几只绿头鸭时不时扎进水里寻找食物。
现在黄河的水质好了,两岸的生态环境好了,人们的保护意识也提高了。家住张掖路的李先生说,他几乎每天都要到黄河边走一走,现在很少看到人们用石子惊扰在水中觅食的候鸟。李先生说:“这里环境好。在这里陪孩子放风筝,看着这些鸽子、野鸭、渔鸥,心情格外舒畅,感觉压力一下子就没了。”
如今,在我市的西固区达川镇段、安宁区银滩湿地、七里河黄河大桥、城关区元通大桥下湿地和滩尖子湿地、皋兰什川镇段、黄河大峡谷、榆中县青城段均为湿地鸟类的主要栖息地。其中,黄河兰州段湿地鸟类栖息地质量较高,特别是作为黑鹳迁徙停歇地的青城段以及白尾海雕和大天鹅越冬地的达川段。
李先生说:“它们愿意到黄河兰州段过冬,主要是看中了我们这儿的生态环境,再就是感觉到我们这儿安全,到了最严寒的时候,还有人给他们投食。它们是兰州的客人,是我们的朋友,作为兰州人,我们应该善待它们,保护它们。”
“其实,我市一年四季均有不同种类的候鸟在此栖息、觅食,看候鸟较好的季节是秋季,在银滩的湿地、北面滩等地,都能观察到成群的候鸟。现在看到的候鸟,主要是冬候鸟,集中在10月中下旬到来年的3月中旬,如大家现在看到的大天鹅、鸬鹚、绿头鸭等。随着气候的变化和生态环境的改善,有的候鸟已变成一年四季都见到的留鸟,比如绿头鸭。”兰州野生动物管理救护中心的工作人员对记者说,“此外,以前在市区周边生活的鸟类也开始向城区转移,比如橙翅噪鹛,原来仅分布在兴隆山一带,如今在五泉山也能看到它们的踪影。”
近年来,兰州候鸟保护取得显著成效,盗猎等破坏鸟类现象明显下降,滥食鸟类等野生动物的陋习得到有效遏制,维护了候鸟迁飞安全,鸟类种群数量总体呈现增长趋势。市林草部门每年冬季都要采购粮食在一些鸟类聚集的河滩地、河心岛进行投放,帮助候鸟越冬,举办“爱鸟周”宣传活动,进一步提高广大市民爱鸟、护鸟的意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据监测,每年有大量候鸟在兰州停歇或栖息越冬,种群数量达到数千只,其中包括大天鹅、白骨顶、白鹭、大白鹭、夜鹭、池鹭、苍鹭、绿头鸭、鹊鸭、赤麻鸭等多种珍稀鸟类。
摄影爱好者边忠建说,近年来,来兰越冬的候鸟有几十种,如果想一只只辨认,还真不容易,需要好好学习。他说,现在兰州的水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来兰的候鸟数量和种类也在增加,加之市民爱鸟、护鸟的意识提高,每隔几年,都能遇到几只陌生的候鸟。边忠建笑着说:“我希望兰州再多建些湿地,让鸟儿有更多的嬉戏、繁殖、逗留、歇息的地方,让人和鸟儿共享黄河之美。”
恢复生态 重塑候鸟栖息地
黄河兰州段湿地位于黄河上游,地势平坦,水网密布,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环境,为众多候鸟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和安全的栖息地。在滩涂和湿地中,候鸟可以找到它们所需的食物,并在繁殖季节进行筑巢繁殖。
近年来,我市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机遇,有序推进保护修复措施,对被乱采乱挖、破坏比较严重的采砂坑及河道滩涂等进行专项治理,相继实施完成了银滩湿地、马滩湿地、郑家庄湿地、中心滩湿地、滩尖子湿地以及黄河兰州段东段湿地的修复、治理项目。在修复方面,我市通过整理地形,种植芦苇、香蒲等水生植物,利用自然水系恢复河滩地自然湿地景观,形成系统的生物生存环境。同时,争取中央和省级资金,对黄河的重要支流——宛川河、庄浪河、大通河、蔡家河,实施河道治理、生态修复、人工补水,不断拓展、完善我市宝贵的湿地资源。
目前,兰州市(含兰州新区)现有湿地12505.81公顷,全市面积较大的湿地主要是内陆滩涂和河流水面,包括黄河干流及宛川河、庄浪河、大通河及蔡家河等支流的沿线湿地。其中,黄河兰州城区段湿地总面积1733公顷,沿线分布有面积较大的滩涂地16处,面积约350公顷,分布于河口、黄家滩、代家湾、银滩、马滩、郑家庄、十里店、小西湖、中心滩、滩尖子、雁儿湾等等。
随着湿地保护力度不断加大和修复项目的实施,全市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明显好转,湿地生态服务价值逐步增加,湿地维护生态系统功能日益增强。
如今,黄河兰州段湿地已成为过境候鸟迁徙越冬的首选之地,分布和栖息的湿地鸟类有68种,其中国家I级重点保护鸟类3种(黑嘴鸥、黑鹳、白尾海雕),国家Ⅱ级保护鸟类5种(大天鹅、鸳鸯、鹮嘴鹬、白腰杓鹬、鹗),种群数量较大的主要有鹊鸭、绿头鸭、斑嘴鸭、普通秋沙鸭和渔鸥等优势越冬水鸟。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首席记者 吕胜军
记者 李廷琳 见习记者 罗 月 常亚金 文/图
责任编辑:王旭伟
来源: 兰州日报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