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色白河
在青山碧水间婀娜绽放
如果你去过那里
一定会对它念念不忘
安康作家李焕龙
用文字记录
白河山间美景
感受别样田园风情
接下来
跟随他的笔触
一起感受吧
李焕龙
陕西省散文学会副会长兼安康分会会长
安康市图书馆原馆长
(向上滑动启阅)
云上仙居
——李焕龙
冬日清晨,推窗一看,这个名为“巴山云”的民宿集群果真是“云上仙居”。你看,从对面的群山,到我此时的置身之地,整个一片云海,那云雾飘飘渺渺,把千米以下的山水、田园、村庄覆盖在云层之下。而这千米之上的两座山头,就成了“隔海相望”的岛屿,对面的叫“槐树坪”,这边的叫“吕家坪”。
我于左边的“观云别院”向右看去,只见云海边的生态停车场上,游荡着棉絮般的白色雾气,既像一个个舞女扮成的车模,又似白衣园丁在打理花卉;那棵被称为“村魂”的白杨树,以其三人合围的身躯、三百多年的树龄,挺立于云海之上,挺成了巨大的桅杆,标示着吕家坪这支舰队的方位。而玻璃幕墙包裹的游客中心,缠绕着薄雾的纱缦,如是出浴的贵妃,在淡淡的晨光中向阳而歌。那座高高的玻璃栈道,因为宝石蓝色的玻璃直梯上挂满洁白的雾团,成了云上天桥。桥后的山坡,是一道一道的梯田,依山而建的院落,以其金黄色的墙体迎接着初升的朝阳,迎候着四方来客……
此时,巴山云智能民宿的总经理张艳、白河县仓上镇政府干部王德宝身披朝霞匆匆走来,领我走过云海,走上石条砌成的台阶,去参观坡道上依次分布的民宿。
这座竹林掩映的民居小院,由正、侧两幢二层楼房组成了“丁”字状的陕南常规农庄型制。院坝铺着青色石板,显得古朴雅致;墙体糊着金黄色的泥土、麦糠、水泥混合料,透视出久远的年代感;窗边悬挂的农具,给人几许农耕年华的回忆;墙角上的几株黄白菊花,立马让老院子显出一种生机勃发的灵动之美。一楼正厅仍是农户堂屋的样子,有八仙桌、雕花椅,还有木椅、独凳和长板凳;二楼厅堂却是艺术布局,有沙发、茶几和茶台,有书画、图书和文房四宝。楼上楼下的客房均有独立卫生间,配有时尚的卫浴设备。青漆刷过的奶黄色木板顶棚,给人以安全、舒适之感;宾馆式的单人间、双人间和亲子间,可以满足不同游客的个性化需求。
这座名为“吕家坪小学”的大院落,仍然保留着二十年前作为村级完全小学的原貌。张艳说那是他们三代吕家坪学子的童年记忆,一定要保存下来!正是因为这种对母校的依恋与坚守,学校的操场和舞台,仍是院子里最开阔的文体、集会场地。二层教学楼依然是可以上课、开会或做活动的大开间;老师宿办楼,仍是前后隔开的小套间……在这里住宿,你会看到当年农村教师以及民办、代理教师为乡村文明点燃的烛光;在这里举办研学、团建活动,你会迸发出青春火花,找回那时的童年乐趣,唱出那时的诗意歌谣。打开后门,看到一大块土地,仍是当年的校园地,如今这里生长着旺盛的萝卜、白菜、小葱、蒜苗和绿油油的小麦,是学生劳技的课堂,是游人采摘的喜悦,也是民宿的绿色食品和旅客的后备箱商品,更是帅哥靓妹放飞心情的打卡地。
这座挂有“和记公社”牌匾的天井院子,以其高大的石阶和宽厚的石条告诉人们:这里深藏着这座大山的文脉!看完庭院规制严谨的古建筑,我们便得知脚下这些石板、头顶这些雕塑的来龙去脉。原来,裴家寨作为白河与旬阳的界山,其南山坡的吕家坪曾是古驿道上的重要驿站,当年的吕氏先贤在此开店,经营山货特产与旅店、饭店,因和气生财而闻名四方,后为教育后人、传承祖业而将商号命名“和记”。1949年8至11月,向北而行的安康地委及十县市的党委机关,从郧西跨过汉江,曾在此转战与驻扎。1958年,白河县西营区在此创建人民公社,因政府在“和记”办公,就取名“和记公社”。如今的民宿经营者为保留红色记忆与乡村记忆,便让破旧的院落恢复原貌,既方便中老年人在此重温历史,又可让青少年在此学文史。老院落有了新作为,让游客真切感受到:这家民宿给予人的不仅仅是吃喝玩乐!
参观了山上的茶园、农场,又到该民宿与天宝梯彩景区合办的农科苑,观赏了无土栽培蔬菜,体验了农技研学项目后,我返回了观云别院。
此时,夕阳西下,暮色苍茫,山腰之间又显现出壮观的云海景象。而我所在的观云别院,却是巴山云民宿集群的另一番风貌。经张艳、王德宝介绍,我方得知:它不是民房,而是仓房,这种用玻璃钢加工的高档移动式简易房,外观如是一节车厢,里边是标准间客房,除了床铺、卫生间、空调、沙发等设施外,整屋式的落地窗帘是它的标配,可环抱群山,并与星空对话的阳台是它的奢华。仓房外的绿树红花与游泳池、烧烤棚、健身器材、儿童游乐场,让这个独立小院如同磁铁般的诱人驻足。一连参观了五个仓房小院,我对这里的智能化管理顿生好感。只要进入房间、插上卡,一切由智能服务为你搞定。回想今日在土房民宿里所见的语音开门、关窗、调节气温,以及线上交易腊肉、蜂蜜等农副产品,我终于信服:闻名陕鄂的“巴山云”智能民宿,真是一处云上仙居!
全省冬季乡村休闲旅游行精品线路!安康两地入选!
本文为安康旅游综合整理,相关转载内容只为分享传播之用,非商业用途。文章或图片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字或图片来源网络,无法核实出处,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李焕龙
编辑:汤金梅
责编:童慧
终审:张翡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