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实现国民健康长寿,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在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明“推动健康科技创新”,要“完善医学研究科研基地布局”,要“推进医疗机构、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和企业等创新主体高效协同”。发展医学前沿技术,加强关键技术突破,增强重大疾病防治和健康产业发展的科技支撑能力,每一次进步都离不开高校的创新引领与技术支撑,为全社会健康福祉提供坚实保障。
为了对高校在医科领域的实力进行分析和比较,12月24日,软科正式发布 “2024中国大学医科实力评级”,精选能够反映医科水平的指标,对各高校在医科领域的建设情况进行了客观对比和评价,展示我国高校在医科领域的实力和水平。为了更加充分地反映中国高校学科建设的成就和内涵,软科今年对中国大学医科实力评级的指标体系进行了进一步丰富:在高端人才总数指标中新增国际重要期刊负责人变量,涵盖1万多本国际期刊的主编和副主编,体现高校在医科领域的全球学术话语权。
评级方法
中国大学医科实力评级的对象为所有被纳入2024软科中国大学排名的高校。医科的范围包括医学门类的11个学科,具体如下:
中国大学医科实力评级包含 学科规模、学科实力、学科精度、高端人才、科研项目、重大成果、学术论文和 科研平台8个维度,涵盖16项指标,力争全面、系统地展现各高校在医科领域的实力。
指标体系和权重如下:
各项指标的详细定义和数据来源见文末。
中国医科实力评级上榜大学
基于以上指标,2024中国医科实力评级上榜大学出炉,分为三档呈现:
中国医科实力A+大学:医科实力全国前6名(相当于在医科领域设有学术型学位点的200所高校的前3%);
中国医科实力A大学:医科实力全国7~24名(相当于在医科领域设有学术型学位点的200所高校的第3%~第12%);
中国医科实力B+大学:医科实力全国25~50名(相当于在医科领域设有学术型学位点的200所高校的第12%~第25%)。
具体结果如下:
回复下载
关注“软科”公众号,对话框回复“医科”,获取2024中国大学医科实力评级结果表。
遥遥领先,头部高校实力尽显
在本次评级中, 上海交通大学在高端人才、科研项目和学术论文等3个维度上位列第一,连续三次获得中国大学医科实力评级榜首。 北京大学的医科综合实力紧随其后,位居全国第二,在学科实力和学科精度维度排名第一。 北京协和医学院作为中国医药类大学中的领军者,在此次评级中位列第三,其在科研平台维度的优势无出其右。 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和 浙江大学分居全国第四至第六位,牢牢占据A+座次。新医科建设要求原有医学专业打破学科壁垒,多学科深度交叉融合,而综合类涉医高校具有先天优势,在六个A+席位中稳居五席。
列位A档,医药类高校不甘示弱
在中国医科实力A大学的榜单中,医药类高校的表现同样出彩。 首都医科大学(第8名)、南方医科大学(第10名)、南京医科大学(第12名)、北京中医药大学(第14名)、天津医科大学(第18名)、广州医科大学(第19名)、温州医科大学(第20名)、上海中医药大学(第21名)、哈尔滨医科大学(第23名)等均榜上有名。
从日常的偶发性小病小痛,到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从常见病、轻症疾病,到慢病、肿瘤等重大疾病,每一个健康需求都离不开高校在医学研究、技术创新和健康管理上的持续贡献与支持。我国健康事业的发展,需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激励高校不畏艰难、勇往直前,面对新挑战、迎接新机遇。期盼我国高校未来能在医学科研上不断取得新成就,为人类健康事业贡献中国科技力量!
中国大学医科实力评级方法
中国大学医科实力评级的对象为所有被纳入2024软科中国大学排名的高校。医科的范围包括医学门类的11个学科,具体如下:
中国大学医科实力评级包含 学科规模、学科实力、学科精度、高端人才、科研项目、重大成果、学术论文和 科研平台8个维度,涵盖16项指标。
指标体系和权重如下:
指标定义及数据来源如下:
编辑、审核:大可
版权声明:本文经公众号“软科”授权转载。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