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是天津设卫筑城620周年。在22日召开的纪念天津设卫筑城620周年学术论坛上,主办单位公布了天津鼓楼-古文化街地区城市设计方案和保护发展“金点子”征集结果,6个设计作品、10个“金点子”脱颖而出,为双鼓(古)地区的发展贡献智慧力量。
立巷织津 沽轴焕新
“我们的设计方案是以鼓楼-古文化街中轴线为主要设计对象,沿线设计了多个节点,包括皇会巡游、儒风书吧、津味剧场、街头相声、津艺集市、老城博览、古韵舞台等。”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设计团队成员张茜说,“设计的理念主要是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相结合,让更多的市民能够在这个轴线上品味到更多文化之美,能更好地串联两个景区。”各个节点的设计也是别具匠心:“津味剧场”引入“运河宴”,将老字号、小吃与建筑巧妙融合起来,凸显津味儿美食文化;“街头相声”让传统的曲艺,在新场景下焕发新生;“鼓韵舞台”的演出场景,让大家沉浸式感受文化魅力。设计方案让更多的人能够沿“津沽中轴线”前行,在全方位感受、沉浸式互动中逐渐加深对天津老城历史文化图景的全面认知。
共时鼓楼历时长卷
“共时鼓楼,历时长卷”方案强调天津非遗与运河文化记忆的概念,以多元表演节点与水意象重塑天津鼓楼文化空间。整体动线以“似水非水”的蓝色步道串联、不同开放式的演艺空间等元素,唤起人们的时代记忆,引发共鸣。“我们重新设计了妈祖文化广场,打造了亲水面浅池,水池上方设计架空桥,既提供观景平台,又增强空间视觉互动感。”天津大学设计团队成员郭胜勇介绍道,“在水池底部设有妈祖博物馆,池子的水纹倒映在博物馆内,渲染出沉浸式的参观体验。”在记忆轴线的核心点位上,团队还重点打造综合性的开放舞台,支持多元的非遗演出。“值得一提的是,我们设计了多组的空中廊道,队友郑皓檠说,“廊道主要是提高人们的视野,为演出提供更多的观演空间。此外,更是一个美丽的城市景观。”整个设计呈现出运河文化与天津非遗记忆的融合,并以蓝色步道串联,前后呼应,串珠成链。
承津沽记忆 焕古韵新生
“我们的设计以连廊空间体系的塑造为亮点,通过依附、穿插、链接、环绕四大模式衍生出16种连廊空间,将鼓楼-古文化街巧妙地串联在一起。”河北工业大学设计团队成员陶程宇说。在调研中,设计团队发现,双鼓(古)地区的横轴线被三条城市主干路切开,为了更好地将双鼓(古)地区串联起来,他们设计了三个连廊空间组团。队友黄朝阳说:“在设计上,我们还以历史记忆融合津沽文化,以‘元代敕建天后宫’为序幕,以‘明代孔学文庙’为开端,以‘明朝商贸文化’为发展,以‘明清鼓楼建筑’为高潮,以‘明清戏曲文化’为演变,以‘民国特色建筑’为尾声,设计了6大场景,促进文商旅的融合。”
除面向专业设计团队的征集外,此次活动还面向市民进行了天津鼓楼-古文化街地区保护发展“金点子”的征集活动。“链接新媒体 复兴老字号”“策划青少年文创活动 激发年轻活力”“繁荣京剧戏曲文化 让天津老城再次繁荣”等10个“金点子”脱颖而出。
“通过专业设计方案征集、市民‘金点子’征集,我们充分了解市民对双鼓(古)地区的发展设想。规划设计是服务于人民群众的,只有规划的内容与大众的期盼一致,才能更好地为区域带来人气、带来消费、带来活力。”天津市城市规划协会会长,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周长林说,“通过学术论坛,各位专家学者共同出谋划策,进行了头脑风暴,给我们很多启发。未来,我们会整合这些智慧闪光点,做好双鼓(古)地区城市更新的规划设计,为区域发展建言献策。”
中国科学院院士、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东南大学教授段进表示:在天津设卫筑城620周年之际,举办的系列征集活动亮点频出,突出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注重问题导向,在设计调研中,运用了大数据、智能化等新手段,更准确地分析了区域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相信未来,双鼓(古)地区将成为天津文旅融合发展的新亮点。(津云新闻记者 吴宏 通讯员王晶 王英浩)
来源:北方网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