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改革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日前,杭州出台《进一步全面深化农村改革“136”行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136”行动方案)。为了让社会各界更好地了解相关内容,市政府新闻办联合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林水局等单位召开新闻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西湖区转塘街道外桐坞村元帅茶园
近日,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正式印发《杭州市进一步全面深化农村改革“136”行动实施方案》,对全市进一步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作出系统部署,这是杭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的重要体现,也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有关农村改革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对我市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推动农业基础更加稳固、农村地区更加繁荣、农民生活更加红火,具有重要意义。
总体考虑
《“136”行动方案》起草的主要考虑是:
一是锚定先行定位。市委全会明确提出要探索先行,勇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弄潮儿。农村改革也要勇做弄潮儿,勇当“先行者中的先行者”;
二是紧扣改革主题。围绕“富民增收”一体推进“强城、兴村、融合”,缩小“三大差距”,在亟待破解的地的问题、粮的问题、人的问题等深层次难题方面深化改革;
三是体现时代特色。把当前高度关注的农业新质生产力、农业领域低空经济、农业机器人、“土特产”、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新农人”培育等纳入改革重点内容;
萧山区益农镇群围村航拍图
四是体现杭州味道。把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稻田新型综合种养、智慧农业发展、山林经济开发等杭州辨识度较强的工作纳入改革破题关键;
五是打造标志成果。谋划推进实施一批改革突破性抓手,实施一批改革引领性项目等,体现在全省全国的示范性、引领性和影响力。
主要内容
“136”行动:
“1”即“一个定位”:锚定新时代农村改革弄潮儿定位,以“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的改革创新精神,全力破解农民增收、农业提质、农村发展的深层次难题。
临平区塘栖镇丁山河村塘超小径航拍图
“3”即“三大领域”:聚焦“农业现代化、农村现代化和农民现代化”,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推动美丽乡村、美丽经济、美好生活有机融合,加快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
“6”即“六项改革”:全面深化“地、产、粮、人、策、治”六方面改革,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民增收入、农村增活力。
具体来看:
(一)深化“地”的改革。主要推进“四块地”:
一是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有序推进土地第二轮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工作,完善承包地经营权流转价格形成机制,创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机制。
二是规范农村宅基地管理和利用,深化“共享村居”建设,探索自营、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盘活利用闲置农房,完善资源采集、审核、发布、竞价、交易等机制。
富阳区湖源乡新一村龙鳞坝 何建伟/摄
三是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完善入市交易规则、服务监管制度和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强化乡村产业用地统筹保障。
四是推动农业标准地改革提质扩面,完善“依标流地、按标做地、明标供地、对标管地”闭环管理机制。
(二)深化“产”的改革。主要5个方面:
一是推进现代都市农业体系式发展,完善现代都市农业生产体系、产业体系、经营体系,优化产业布局,因地制宜开发城区、郊区和山区农业空间。
二是推进乡村“土特产”链群式发展,实施“一链百亿”“十链百亿”“百链百亿”计划。
三是推进优质农产品绿色化发展,深化“肥药两制”改革,完善农业废弃物处理、秸秆综合利用等机制。
四是推进山林经济跨越式发展,科学开发利用山林资源,发展木本粮油、复合种植和生态养殖,提高林(园)地利用率和综合效益。
桐庐县桐君街道梅蓉村
五是推进智慧农业融合式发展,深化“农业双强”改革,发展农业领域低空经济,构建“数字+设施+机械”智慧农业发展体系,提高农业新质生产力水平。
(三)深化“粮”的改革。主要推进“四良协同”:
一是深化良田建管,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完善高标准农田建设、验收、管护机制,落实“种楼”与“种田”利益分享机制。
二是深化良种繁育,探索智能育种、生物育种等,完善多层次种质资源保护体系。
三是深化良法协同,发展轮作、间作、套作等种养模式,因地制宜拓展工厂化循环水、陆基圆桶等水产养殖新空间。
四是深化良制配套,健全价格、补贴、保险“三位一体”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
(四)深化“人”的改革。主要3个方面:
一是深化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改革,推动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社会保险、住房保障、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等享有同迁入地户籍人口同等权利。扎实推进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健全西部地区公共服务能力补短提升机制。
淳安县威坪镇驮岭脚村航拍图
二是依法保障村集体和农民权益,创新农民转移集聚工作机制,依法维护进城落户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
三是推进现代“新农人”培育,实施青年入乡改革,创新乡村人才招引机制。
(五)深化“策”的改革。主要包括3大类政策:
一是完善强农惠农政策,制定新一轮高质量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支持政策。
二是完善协作帮扶政策,优化区县(市)协作、联乡结村、“三百帮促”机制,引导协作帮扶资金重点投向乡村产业、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项目。
三是完善服务增值政策,推进农业农村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强化对农业农村重大引领性项目支持,积极争取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两重”“两新”项目。
(六)深化“治”的改革。主要4个方面:
一是完善乡村建管机制,深化“多规合一”改革,梯次打造一批和美乡村建设村、特色村、引领村。完善乡村风貌管控提升机制,制定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地方标准。
二是创新乡村经营机制,以市场化方式公开招引农村职业经理人、乡村运营团队,完善“村集体+公司+专业团队+农民”利益联结。
建德市寿昌镇山峰村村貌
三是深化乡村治理机制,协同推进平安乡村、法治乡村、人文乡村、清廉村居建设。
四是推进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实施乡村数字基建提速、数字产业提效、数字治理提能、数字服务提质、数字文化提级“五大工程”。
答记者问
Q:
《农村改革“136”行动》可以说提出了系统化的改革举措,请问将采取哪些措施确保改革实施?
A:
市委农办主任,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局长陈伟民:农村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统筹把握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为保障农村改革顺利实施,下一步重点将采取五个方面举措:
第一,形成工作合力。全市将进一步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组织实施、党委农办统筹协调、各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
第二,坚守底线原则。坚决守住“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等底线红线。坚持先立后破、不立不破,立破之间不出现空档期。
第三,发挥主体作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保障农民合法权益,培养高素质农民,争取农民的积极支持、高度信任和热情参与,真正做到共建共治共享。
第四,坚持试点先行。尊重基层首创,鼓励基层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及时总结推广基层改革创新做法经验。同时,坚持重点突破,实施一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小切口改革。
第五,鼓励干事创业。建立容错免责制度,切实保护改革和干事创业积极性。计划到2029年,完成本实施方案提出的改革任务。
Q:
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和农房,既可以增加农民收入,又可以培育发展乡村产业,在这方面有什么改革性举措?
A:
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党组成员、总农艺师叶安: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是农村重要的资源,把这些资源盘活,对于集体经济发展、农民增收以及部分解决农业经营主体用地问题都有重要作用。
去年以来,我们在全省创新开展“共享村居”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盘活利用试点,首批确定了余杭区、钱塘区、富阳区、桐庐县和建德市等5个区、县(市)为试点,探索形成了功能配套、文创工坊、民宿集聚、研学培训、乡村旅游、康养度假等6种盘活类型。今年全市累计新增盘活闲置农房4274宗,帮助村集体和农户增加财产性收入1.95亿元。钱塘区“农房租”做法得到农业农村部充分肯定,杭州市“共享村居”建设《人民日报》作了报道。
下一步,我们将重点把改革着力点放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规范宅基地管理,进一步完善宅基地管理机制,落实宅基地和农房乡镇联审联办制度,探索农民住房多元化保障,积极构建省级指导、市县主导、乡镇主责、村级主体的农村宅基地管理体系。
另一方面,继续深化“共享村居”建设,不断完善闲置农房资源采集、审核、发布、竞价、交易等机制,积极探索自营、出租、入股、合作等盘活利用方式,努力使农村闲置资源盘活利用效益达到最大化,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我们希望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朋友,扩大宣传改革政策,积极参与“共享村居”建设,让改革红利惠及普通百姓。
Q:
现代都市农业发展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农文旅融合,请问市文广旅游局,在文旅赋能乡村振兴上有哪些新的举措?
A:
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赵弘中:一年来市文旅局在文旅赋能乡村振兴上重点做了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一是规划布局。今年,杭州市文广旅游局启动编制《村落景区规划》,从全市1905个行政村梳理出具有文旅发展潜力的500个村,建立了指标体系,前瞻性谋划一批国际引领型、重点发展型、潜力培育型的村落景区,从资源利用、产业发展、运营模式等方面进行全面引导,并整体对外招商推介,努力将“沉默”的乡村资源转化为增值的文旅产品,为乡村共富注入新活力。
二是发展创新。我们积极打造美丽乡村国际旅游体验点。其中,西湖区首创的《种地吧》节目,成为浙江省文旅爆款培育项目;与此同时,杭州文旅通过深化“民宿+露营”“民宿+农场”等特色体验,165家民宿入选全市“浙韵千宿”培育名单,现有280家等级民宿,乡村品牌集合日益丰富且独具魅力。杭州民宿City Walk圈线路产品的出炉,为游客带来全新消费场景。
三是深入挖潜。全市通过开展“杭州民宿农特优”产品平台展销活动,整合线上线下资源,累积上架202家民宿门店,及273件民宿伴手礼/农旅特色产品。同时,依托文化和旅游带头人,积极组织开展各类文旅技能培训活动,打造出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文旅服务队伍。今年全市培育和命名了15个乡村运营师,18个运营团队,11个运营示范点,9个运营品牌,12名乡村运营村书记。为乡村旅游产业链集聚人才,保障了可持续发展动力。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发力,纵深推进文旅赋能乡村振兴工作,以“旅游+”思路,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实现乡村振兴共同富裕。
Q:
杭州市是浙江省第二大林区,森林覆盖率65.35%,位居全国省会城市首位,生态禀赋良好。请问如何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发展山林经济,具体有哪些举措?
A:
市林水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朱家驹: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森林是四大库,是水库、钱库、粮库和碳库。我们发挥山林经济的作用,就是深化农村改革,更好地发挥森林的钱库和粮库的作用。
近年来,杭州市聚焦政策扶持、科技支撑、基地带动等关键点,加快山林经济向标准化、产业化、市场化发展。2023年,全市林业行业总产值实现963亿元。2024年有望突破1000亿元,预计同比增长超3.8%。
一是政策扶持。林水局会同农业农村局、农科院联合出台了《关于科学利用山林资源推动乡村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就林业方面来说,到2027年我们全市要扶持20个高效生态山林经济基地,并且按照项目投入的35%,最高1,000万元予以奖补扶持,以致力于共同打造区域优势明显,产业特色突出,利益联结紧密,市场竞争力强的山林经济的新格局。
二是科技支撑。签发总林长令明确实施科技强林、机械强林行动,依托在杭高校和科研院所,组建“首席技术推广专家+专业技术人员+科技特派员+乡土专家”科技服务团队,创新开展乡土专家“以一带十”科技帮扶活动,有效推动“人才-科技-产业”点线面结合。
三是基地带动。积极发挥各级林长办引带和国有林场主体优势,规模化发展“茶笋药桑菌、油核榧蜂禽”十大特色产业,合力建设产业规模优、产值效益优、生产管理优、经营模式优、联农带农优的“五优”高效生态山林经济基地,辐射带动全市山林经济发展,2024年启动建设基地15个,实施总面积达到2.75万亩,总投资额达到4.5亿元。
四是发展林下经济。林下经济具有不与粮争田、不与林争地的优势。全市林下经济从早期林下单一的间作套种逐步发展到林下种、林上采、林中养、林间游等多种发展模式,形成了林药、林菌、林茶、林果、林蜂立体复合经营模式,其中以林下套种黄精、三叶青、白及、铁皮石斛等道地中药材的林药复合经营为主要发展模式。通过创建“一亩山万元钱”高质量基地、道地药材种植基地,有效推动了林下经济的蓬勃发展。
来源:杭州发布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