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粪变“金”记:一个农村大叔的绿色创富路

北海农村大叔黄炳权靠着养牛每年能赚上千万,可他既不卖牛肉也不卖牛奶,收入竟都来自牛粪。他把从养牛场到鱼塘的每个环节都串联起来,打造了一个循环经济的好样本。

广西区农业农村厅的数据表明,黄炳权养殖场年产有机肥3万吨,按市场均价3000元/吨计算,年创收9000万元。

大家都说黄炳权这个人“想得开”“看得远”。我实地探访了他的牛场,一路走来,看到的不光是赚钱,更多是一个农民企业家对绿色发展的执着追求。

1.从酿酒废料到养牛创富

1995年黄炳权靠祖传配方开了家酒厂,生意红火的同时带来了一个大麻烦酒糟处理。一开始他联系当地养殖户消化,随着产量上升,这条路走不通了。

眼瞅着一堆堆发臭的酒糟,村民没少上门抱怨。黄炳权想来想去,买了1000多头印度奶牛,打算自己解决酒糟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阵子他成了村里的笑柄。村民打趣说:“老黄家的牛棚比我们住的还舒服呢!”可黄炳权不为所动。

2.绿色养殖的独门秘笈

我采访了几位在黄炳权牛场干活的员工。他们说,一头牛正常每天要吃掉价值22元的饲料,可在这里养一头牛的成本只要3元。

这个秘诀在于果皮。黄炳权跟附近的罐头厂合作,收购废弃果皮,用菌种发酵后喂牛。这些果皮不光便宜,营养价值还高。

在牛场一角,我见到了他研发的发酵池。从果皮到牛粪,再到有机肥,每个环节都经过精心设计,几乎做到零浪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意外发现牛粪“聚宝盆”

2010年黄炳权承包了几千亩废弃盐场,打算养鱼。村民都觉得他又在瞎折腾。可没想到,他用发酵后的牛粪当饵料,一年光卖鱼就进账200多万。

河北农业大学畜牧专家李明向我解释:“牛粪经发酵后富含有机质,投入鱼塘可促进藻类生长,形成完整的生态链。”

养鱼成功后,黄炳权又把目光投向了有机肥料。他告诉我:“牛粪制成的有机肥不光对地好,还特别受果农欢迎。”

4.循环农业的示范样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海市农业局的统计显示,黄炳权的养殖模式帮助周边农户每亩增收6000元以上。

看着牛场门口络绎不绝的参观者,黄炳权说他下一步想把牛场打造成生态农业示范园,让更多人了解绿色养殖。

跟黄炳权聊了一天,我深切感受到他对农业的那股子“牛劲”。从一个普通农民到年入千万的企业家,他用实际行动证明:农村创业大有可为。

张老手记:黄炳权的故事告诉我们,农业创新不能只盯着产量,更要注重生态价值。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这样的绿色发展模式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