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迎来五周年的重要时刻。
就在几天前,2024年12月30日,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庆四川党政联席会议第十次会议(以下简称“会议”)在重庆召开。这已经是川渝最高级别会议第十次“牵手”。
一个人或许走得快,但携手而行才能走得远。5年来,川渝两地双向奔赴,战略“一盘棋”,产业“一体化”,交通“一张网”,文旅“一条心”,民生“一家亲”,书写了一系列携手并进、相互赋能的发展奇迹。
过去5年,“川渝兄弟”同题共答,交出了怎样的成绩单?站在第2个5年新征程开局之年的新起点上,川渝两地如何迈向更高水平合作,实现更高水平发展?
2024年12月30日,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庆四川党政联席会议第十次会议召开。记者 苏思 摄/视觉重庆
01
“川渝兄弟”同心同向,这是两地人民近年来最真切的感受。
5年前,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作出重大决策部署: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从高位谋划到宏图既定,从开卷破题到落子成势,5年的时间,绘就了一幅幅川渝高质量发展的壮丽篇章。
看经济。这五年,“川渝兄弟”国内生产总值连续跨越3个万亿级台阶,迈上了9万亿元新台阶。值得一提的是,双城经济圈的经济总量占整个西部地区的比重超过30%,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一起,形成了东南西北四向牵引、支撑全国区域发展战略大局的“钻石菱形格局”。中国经济“第四极”,正加速崛起。
看产业。成渝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为推动成渝“地标”在全球产业版图上崛起,两省市确立联合打造汽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特色消费品等4个万亿级产业集群目标。
2024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新一批35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成渝地区生物医药集群、成德绵自凉航空航天集群入选。至此,布局在成渝地区的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达5个。两地相互赋能发展新质生产力,成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西部“双子星”。
看交通。双城生活,一线相连。2024年12月24日,成渝城际“复兴号”动车组迎来开通四周年。日均开行动车组数量从87.5对增加到102对,日均发送旅客数量从10.6万人次跃升到13.35万人次,开行频次由每20分钟开出一列缩短至平均5分钟至10分钟开出一列。成渝高铁公交化运营,成为两省市共同唱好新时代西部“双城记”的生动写照。
看民生。多种疾病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多种电子证照亮证互认、住房公积金异地转移接续最快当日办结,全域全类别户口迁移“一站式”跨省通办……近年来,川渝通办的便民事项不断推出,日均办理超过2万件次。“川渝通办”同城化,正成为两地居民高品质生活中的“小确幸”。
纵观川渝大地,一系列可喜、可感的变化正在集中发生。渝西地区打造重庆先进制造业发展新高地,川中丘陵地区四市打造产业发展新高地,成渝中部加快崛起。在南北两翼,川渝万达开地区统筹发展合作机制不断健全,川南渝西地区深化“大产业、细分工”,建立跨区域承接产业转移协调机制,双城经济圈建设正从谋篇布局的“大写意”,变成精耕细作的“工笔画”。
2024年4月12日,重庆南彭公路保税物流中心(B型),首班用氢燃料重卡作为运输车辆的西部陆海新通道跨境公路班车通关后驶离。记者 张锦辉 摄/视觉重庆
02
同心唱好“双城记”,从项目建设,到政策协同、改革突破、平台搭建……5年的路程,其实并不容易。“川渝兄弟”在攻坚克难、双向奔赴的过程中,也形成了丰富的经验启示,激励着后来的建设者、奋斗者。
你奔向我,我拥抱你。5年来,总书记始终关心关注,领航掌舵,特别是2023年7月到四川视察,2024年4月来渝视察并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提出“共同唱好新时代西部‘双城记’”的殷殷嘱托。
川渝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5年来召开党政联席会议10次、常务副省市长协调会议9次、联合办公室主任调度会议25次,可见双方互动频率之高、合作程度之深。
同时,双方共建工作机制,联合印发加强成渝双核联动行动方案等100余个政策文件,双方共建项目从2020年的31个增加至2024年的300个,项目总投资从5836亿元增加至3.55万亿元,真正做到了同心协力、携手并进。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自古川渝“一家亲”,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是党中央赋予川渝两省市的重大使命。全国首个跨省域共建新区——川渝高竹新区的成长,就是最生动的缩影。
坐上川渝20路公交车,从川渝高竹新区到重庆主城区只需要一个小时,车票也只要5元。按照“经济活动一体开展、社会事务分区管理”的理念,川渝高竹新区成为改革发展的“试验田”,有入驻企业负责人表示:“我们只分上下游,不分川和渝。”
这种和合共生的良性关系,让川渝双方的改革与发展得以相互承托、相互借力,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舞台上大胆试、大胆闯,更好实现整体跃升。
我还是我,你还是你。“和而不同”,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智慧。川渝山水相连、人文相亲,但同时又是西部地区两颗独具辨识度的“双子星”。双方在推动一体化发展的大前提下,坚持差异化发展,走出了一条“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发展路径。
以近年来热度攀升的川渝文旅为例,四川有三星堆、九寨沟、大熊猫等知名旅游名片,重庆则有大足石刻、三峡游、“两江四岸”等丰富的文旅资源,双方携手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仅2023年,就有超过1亿人次川渝“互游”,“宽宏大量”“资足长乐”文旅新IP出圈走热,在巴蜀文旅品牌国际范、中国味不断提升的同时,也让巴蜀韵更加彰显。
沙坪坝区沙坪坝站,旅客踏上前往成都的列车。记者 尹诗语 摄/视觉重庆
03
新年伊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即将开启一个新的五年。
“川渝兄弟”要进一步发挥比较优势、后发优势,以“双城记”统领提升川渝高质量发展全局,引领支撑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接下来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改革,还是改革。只有抓住改革创新这个关键变量,不断完善协同机制,共同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共同探索“双城”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才能合力推进双城经济圈建设向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拓展。
此次会议上,川渝两地审议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集成式标志性重大改革清单(2025—2027年)》,透露出鲜明的改革信号。重庆市委书记袁家军强调,共同推动国家综合改革先行先试,强化改革联动,共建川渝大市场,加快推进经济区和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深化城乡融合体制机制改革探索。
既要眼光看得远,更要脚下踩得实。“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质效如何,生活在两地的老百姓最有发言权。聚焦就业、教育、医疗、社保等领域推进优质公共服务同城化,共同打造具有吸引力的品质生活示范地,才能托起川渝群众“稳稳的幸福”。
在改革惠民生方面,会议审议通过的《进一步强化川渝公共服务共建共享行动方案(2025—2027年)》,提出了7方面、19项重点任务。接下来,川渝两省市将在落实100个年度重点任务中强化改革协同,着力打破两地标准统一、环节配套、流程对接中的卡点堵点。更加便捷美好的“双城生活、同城体验”,值得期待。
越开放,越自信,越发展。自古以来,“蜀道难”的地理局限成为制约西部地区发展的先天短板。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的宏观背景之下,川渝由内陆腹地转身为开放前沿,共享新的发展机遇。
接下来,川渝应当持续携手打造立体全面开放新格局,共同打造向西向南对外开放枢纽,拓展中欧班列、南向班列等通道能力,深化川渝自贸试验区协同开放改革,拓展外资外贸合作新空间,不断提升双城经济圈综合枢纽功能,让更多“川渝造”走向世界,进一步打响“双城CP”国际知名度。
大道如砥,携手5年,“川渝兄弟”已经走了很远很远。站在新的时间坐标上,这片18.5万平方公里的热土、近亿人口,将在不断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中,让新时代西部“双城记”越唱越精彩。
原标题:携手5年,来看川渝“双圈建设”交出的成绩单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