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这几天一条裙子红遍了网络,引发的争论还在“飞”,虽然路大神给出了花样繁多的解释,但依旧很多人表示“解释得好厉害的样子,但是,就是看!不!懂!网易健康连线了心理学博士,北京交通大学心理中心孙大强,用通俗易懂极为“接地气”的方式做出了专业解释。

(相关链接: 眼见为“真”还是“假”?你“看得懂”的视觉秘密

1.究竟什么颜色?竟是蓝色和橙色!?

不管是“白金党”还是“蓝黑党”,所看见的,都是自己眼中真实的色彩,没有人“撒谎”。用取色器对颜色进行分析之后,分析GRB值,是蓝色和橙色

2.为啥有“一千个哈姆莱特”?

每个人对颜色的识别有生理差异和心理差异。生理差异在于杆状细胞和锥状细胞(用于识别颜色的细胞)的分布和比例不同,因而先天性每个人对色彩识别有差异。心理层面则是大脑能够根据环境中的不同光来“自动校正”物体的颜色(大脑的“自动校正”功能还表现在,将成像在视网膜上的“反向”物体,转为“正向”)。

3.人眼自带去“滤镜”功能?

人眼对物体色彩的识别,会自动对周围光源有一个判断,如果感知光源是“金灿灿”的,就会过滤掉衣服上的金色,而自动调整为“蓝黑色”,如果感知光源是“蓝汪汪”的,就会过滤掉衣服上的蓝色,自动判断为“白金色”。

4.为啥争议会这么大?

这种“巨大”差异是普遍存在的个体差异中的一次放大(背景光源干扰)。不同于“色盲”“色弱”这些超出“正常范畴”的颜色识别,普通人的“正常识别”有个差异区间,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正常”,却不知“正常”只是区间,而不是某个标准值

5.举个“栗子”。

法国国旗为例,旗子中的三条色彩条纹并非等比,而是30:33:37。再如“红绿灯”,“绿灯”并非纯绿色,而包含有蓝色。

6.干预之后,为啥“白金”变“蓝黑”了?

因为人的大脑具有瞬时记忆功能,在看其他图后,会记住图中的元素,对下一张图产生影响,对“环境色”判断改变,因而原先对“金色”的识别变弱,整张图的识别转为“蓝色”。

7.“蓝黑“还能变“白金”吗?

就像催眠中常见的那样,因为有先导概念的植入而产生的启动效应,即你知道有什么会提高你发现什么的概率。

8.还有其他有影响因素吗?

可能存在的:性别差异。在人类进化中,相对来说,男人视力比女人好,女人听力比男人好。

(责任编辑:胡婧慧)

本文为网易健康原创,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务必注明以下文字:转载自网易健康《健康关注》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