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由“白金黑蓝”引发出大家对视觉秘密的强烈好奇心,心理学博士,北京交通大学心理中心孙大强向网易健康做出了更多的解释:

(相关链接:包你“看得懂”的“白金蓝黑”终极揭秘)

1.人眼视觉呈现、色彩识别的生理构造

人眼构造:人眼的构造相当于一架摄像机或照相机,每个部分各有分工,自动识别光线和形状,并自动纠正其中的误差将成像传递给大脑。

人眼对色彩的识别:主要靠锥状细胞和杆状细胞,每个人眼中的分布比例有所不同,对光源信息的能力和偏好也有差异。

光线强的时候,锥状细胞工作,有很高的空间分辨能力和颜色分辨能力;

光线变弱的时候,杆状细胞开始工作,空间分辨能力差,颜色分辨能力无;

当足够暗的时候,杆状细胞停止工作时,不能分辨颜色。

2.人眼识别色彩的心理知觉

三原色:通常,人们说由三原色构成所有的颜色,所以人眼识别的时候,对这些“勾兑”的色彩会有不同的判断。

人眼自带去“滤镜”功能:

当人看一个物体时,大脑会自动判断光源,而将光源的因素扣除掉,相当于自动去除“滤镜”的干扰。

因为人脑在接触外界事物时,有先由一个“解释框架”,人眼在看这条裙子的时候,也会看见环境的颜色,尤其会注意到裙子右侧的光源。大脑先对光源进行判断,而自动扣除光源中包含的色彩,有人判断光源是金灿灿的,所以扣除掉金色,有人判断是蓝汪汪的,就扣除掉蓝色,最后呈现在大脑里的是被“过滤”后的颜色。

比如:你看家里养的花,大晴天光线足的时候,和阴天、晚上,看见的花朵的颜色都有变化,实际上你也知道,一天之中,花还是那盆花,它本身并没有发生变化。这就是在不同环境下,大脑对花的颜色有主动的调整。

大脑的“自动纠正”还表现在,视网膜上成像是倒立的,但在大脑中会自动调整为正的。

正如人脑对看见、听见的东西,都会有自动的调整。

3.视觉误差:暖色和冷色的膨胀和压缩

例如:

以法国国旗为例,旗子中的三条色彩条纹并非等比,而是30:33:37。如果等比,会显得中间的白色,比蓝色和红色都宽。

再如“红绿灯”,“绿灯”并非纯绿色,而包含有蓝色。

下图中,同样大小的色块,却显得黑色显色比白色块小。又如,人穿黑色衣服“显瘦”,穿白色“显胖”。

4.“干预图”为什么奏效:人脑的瞬时记忆

经典的体现视觉暂留现象的图:

人脑的记忆三个阶段: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几分钟),长时记忆(可能终身)

人眼在看过一张图之后,会留下视觉图像符号的刻痕,当看完 gif图 之后,大脑中形成了储备,于是这张图对判断下一张图产生影响。类似于喝完一杯50度的酒之后,接着再喝38度的,就觉得比直接喝38度时,感受都的38度,要低一些了。

5.催眠效果?

当图案比较简单时,你又接受了一定诱导,长期注视某个图案之后,可能会产生催眠效果。

例如:

以上图案依次是什么?

少女OR老妇?人身OR人脸?美女OR装男?

6.错觉?

颜色错觉:

形状错觉:

7.进化论?男女差异?

人类在大自然的生存生活中,在自然选择下不断进化,总体来说,人的各项的功能是为了保证最优化生存。比如,人的嗅觉不如狗灵敏,而狗的视觉就差很多,不如人类。又如男女差异,相对来说,男性视觉系统比女性发达,女性听觉比男性发到,食肉动物比食草动物视觉发达,食草动物比食肉动物听觉发达。

(责任编辑:胡婧慧)

本文为网易健康原创,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务必注明转载自网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