蜱虫

春季,正是外出郊游好时节。在欣赏美景之时,我们往往会忽略潜在的危险。据南充市疾控中心工作人员介绍,春季蜱虫的活跃期,目前虽然未发现大量蜱虫咬伤案例,但一旦被叮咬,请及时就医。被蜱虫叮咬 严重会至死

日前有媒体报道,江西一农妇在田门干活时被蜱虫叮咬后,高烧不退,送医经治疗后,才脱离生命危险。

南充市疾控中心工作人员说,蜱虫体内或携带致病性微生物,可通过叮咬传播给人类,并可能患上斑疹热、森林脑炎、出血热、巴贝斯虫病等数十种病毒性、细菌性和原虫性疾病。即便蜱虫没有携带致病性微生物,也可能出现皮肤感染等疾病。

据疾控工作人员介绍,蜱虫病会引起高烧及人体多器官衰竭,死亡率达20%左右。

同时,春季是蜱虫病高发期,主要因为蜱虫喜欢潮湿的环境,所以随着气温逐渐回升,蜱虫也开始活跃,被它叮咬后,或出现伤口红肿,有的则不明显。工作人员强调,即便被叮咬后没有任何症状,也不可掉以轻心,因为蜱虫病的潜伏期可达一个多月。

另外,蜱虫属寄生虫,宿主也非常多,包括猫、狗、鸟类、爬行类和两栖类动物。因为,提醒家里有宠物的市民,因多加注意。

被叮咬后切勿用手强行摘除

被蜱虫及其它昆虫叮咬后,大多市民的第一反应是立即摘除。对于,南充市疾控中心工作人员提醒,蜱虫吸血的口器很复杂,上面长有倒剌,摘除不当,很可能使它的口器折断并留在皮肤里,从而引发感染。

因此,发现皮肤或衣物上有蜱虫时,切勿用手直接摘除,甚至拍死。因用镊子贴近皮肤,并夹牢其头部,慢慢挤压把蜱虫拉出来。在移除时也要小心,不要把蜱虫捏碎或折断,因为破损的皮肤或黏膜沾染到受感染的蜱虫组织,也可能受到感染。在移除后,还应用碘酒对被叮咬部位消毒,并用肥皂洗手。

最后疾控工作人员还提醒,市民如若被叮咬后,要随时留意身体状况,如出现发热、被叮咬部位发火及起红斑时,要及时就诊,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知道一下

蜱虫

虽只有2毫米大小,但是接触皮肤,吸食人或动物血后,体积会骤增10倍以上。很多野生蜱虫都携带多种病毒,曾多次致人死亡。

据韩国媒体报道,去年,韩国有55人感染,其中16人丧命。在中国,也曾曝出被蜱虫咬伤后死亡的案例。2010年,河南商城,多人被做蜱虫咬伤,不治身亡。当地2009年已出现死亡病例,但2010年尤其多,成为蜱虫“重灾区”。截至2011年6月份,中国已有河南省、湖北省、山东省、安徽省、江苏省等省报告“蜱虫病”病例280多人,死亡10余人。蜱虫在四川、云南、贵州等地农村极为常见。

“蜱虫的吸血部位可造成局部充血、水肿,还可引起继发性感染以及莱姆病,莱姆病会损害神经系统,引发脑膜炎、脑炎、颅神经炎、运动和感觉神经炎等。”疾控专家提醒,被叮咬的人发病前会有1至2周的潜伏期,有的甚至长达一个月以上,之后可能会出现高热、呕吐、腹泻等症状,严重时会因血小板数值下降,全身出血而亡。春夏这段时间正是蜱虫出没的时段,虽然它们主要隐身于农村及偏远城区,但中心城区的公园、大面积的露天草丛里也偶尔会藏有它们身影。

>>防范

那么如何才能不被蜱虫叮咬呢?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皮肤科主任熊心猜提醒 :去草地避免长时间坐卧,被蜱虫叮咬,千万别强行拔除,及时就医。雨后,更别随便进草地,在进入山林、草地时应穿长袖衣裤、戴防护帽,扎紧裤脚和领口;离开时应对服装表面进行清理,防止将蜱虫带回家;回家后要立刻洗澡,冲掉有可能沾在身体上的蜱虫。踏青尽量别在草地久坐,春季到来,外出踏青游玩时要尽量避免在蜱虫主要栖息地如草地、树林等处长时间坐卧。

提醒

春游踏青时谨防这俩货

1、马蜂

春节是马蜂的活跃期,所以春游踏青时一定要警惕。首先不要招惹它们,以免被“群攻”。如被马蜂“围攻”,千万不要慌张,应立即蹲下,用衣物包住头部。一旦被蜇伤,要设法将毒刺拔出,吸出毒汁,然后用肥皂水。条件许可时,可用5%苏打水或3%淡氨水洗敷伤口,并服用止痛药。如果在郊外没有这些东西,也可用大肖叶、药荷叶、两面针、马齿苋等捣烂外敷。若蜇伤严重,要立即到医院治疗。

2、隐翅虫

隐翅虫,又称“影子虫”,因翅膀不易被发现而得名。在自然界中,已知的隐翅虫约有250多种,其中,毒隐翅虫因体内有毒液而对人类有一定威胁。它类似飞蚂蚁,且有趋光性,白天一般常见于杂草中,夜间出来活动,夏季和秋季最为常见。

隐翅虫体表没有毒腺,但在被拍死后,体内毒液会流出,这种毒素与皮肤接触后,会导致皮炎。如毒液进入人体,会被皮肤产品过敏反应,所以如果发现皮肤上有隐翅虫,切勿别直接拍死。

华西城市读本记者 张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