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19点40分左右,在北京地铁6号线呼家楼站开往潞城方向站台上,天涯社区副主编金波突然晕倒,随后失去意识。

金波倒地后身旁两名素不相识的地铁乘客对其进行了心肺复苏,另有1名外国女子自称是急救医生,随后也参与到救治过程中。遗憾的是金波最终没有醒来,享年34岁。

从现场的部分急救视频看到。金波倒地后即刻就有人上前救助,然而有几点值得思考

1. 视频时长2分30秒,胸外按压仅仅占据23秒,按压了55次。

2. 更多的时间花费在人工呼吸上,以及犹豫和商量之中。

3. 没有屏障人工呼吸过程显然很艰难,施救者嘴巴也沾染一些污物。

4. 跪在倒地者身边勇于施救的四位均是女生。

5. 现场虽有多个地铁工作人员,但没有直接参与施救,仅仅是沟通、呼救。

6. 现场没有自动体外除颤器(AED)。

院外心脏骤停者的急救要点

作为院外心脏骤停者,要想最大程度生存下来,有赖于以下生存链的高效实施

尤其是以下三环

1、识别心脏骤停并呼叫120急救。从现场看,这一项显然做的不错。

2、即刻开始高质量心肺复苏。

金波倒地,确实有人第一时间开始了心肺复苏,但是没有坚持以胸外按压为主的心肺复苏。对于突发心脏骤停,按压是最重要的。而人工呼吸涉及感染风险的接触、技术实施难度大,与其花费太多时间在人工呼吸上,不如实施单纯胸外按压。

按压位置在胸部正中、乳头连线中点,每分钟100-120次,深度5-6CM,让胸廓充分回弹。视频中外国女子按压频率很好,深度不够。

3、尽早实施电除颤。

突发心脏骤停,80%以上会表现为室颤,而最有效的急救方式是除颤,每延迟除颤1分钟,成功率下降7%10%。而在北京地铁呼家楼站,显然并没有可以供公众使用的自动体外除颤器。

不知大家是否尚记得,北京朝阳医院急诊唐子人医生在美国圣地亚哥公园施救外国老太太的事件,唐医生做的就是识别心脏骤停(没有反应、没有呼吸或仅有喘息、没有脉搏),然后开始持续按压(没有给予人工呼吸),公园的工作人员随后取来AED,经过胸外按压和除颤之后,在救护车到来之前,老太太已经活了。

这其中唐医生的及时施救固然很重要,而最终现场复苏的成功更多取决于能有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可以使用。否则,唐医生无论多么努力的按压,患者存活的几率也很低。

我们为视频中及时勇于施救的人们点赞。施救者都是女生这一点很有意思。这与参加夜鹰急救培训课女生占绝大多数相符合。

虽然她们的施救过程不够规范,但是突发于地铁的心脏骤停,对于她们来说,是一场遭遇战。对于非专业人员,即使接受过急救培训,也很难在突如其来的事件面前保持镇静和有效急救。

北京地铁急救缺失

而北京地铁呼家楼站的地铁工作人员的表现难以令人接受。

作为人流众多公共场所的工作人员,乘客的安全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地铁猝死事件不是孤案。地铁方应该意识到,猝死是随时可以发生的。当猝死发生时,单纯打电话然后等待急救车是不可以的。

因此,所有地铁员工必须时刻有应对心脏骤停事件发生的意识和技能。对于普通公众来说,抢救心脏骤停是一场遭遇战;而对于地铁员工来说,抢救心脏骤停应该成为经常演习的项目,是有准备的战斗。

这场战役需要能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技能的地铁员工,也要有急救心脏骤停的神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

而这两点,北京地铁都没有。

向金波先生的离世表示哀悼!

向北京地铁完善自身急救体系发出呼吁!

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去完善自身周边的安全急救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