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每分钟2.5人死于慢阻肺 40岁人群应每年查1次肺功能

“若长期有慢性咳嗽、咳痰、气短或呼吸困难、喘息和胸闷等症状的人群,建议进行肺功能检查,若诊断为慢阻肺,则马上进行干预和治疗,防止病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中国工程院院士、呼吸内科领军人物、家庭医生在线专家顾问钟南山院士在第15个世界慢阻肺日的10省市联动会上呼吁。

世界慢阻肺日10省市联动会广东站

每分钟2.5人死于慢阻肺 高危人群应每年查查肺功能

慢阻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肺部疾病,被称为“沉默的杀手”,每分钟导致2.5人死亡。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疾病状况报告(2015)》,我国40岁以及以上人群的慢阻肺患病率高达9.9%,也就是说每10人中就约有1人患病。

慢阻肺已经是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但公众的知晓率低,治疗率低。钟南山院士提醒,35岁以上,有吸烟史、职业粉尘暴露史、化学物质接触史、生物燃料接触史、慢阻肺家庭史等的人群,需要警惕慢阻肺,最好每年进行一次肺功能检查。长期有慢性咳嗽、咳痰、气短或呼吸困难、喘息和胸闷,体重下降、食欲减退等症状的人群,也应该进行肺功能检查。

钟南山院士介绍,肺功能检查是诊断慢阻肺的金标准,检测也很简单,呼一口气即可,希望公众能像测血压一样对肺功能进行测试,如果做不到,就需要在每年的体检中增加肺功能检测项目。

钟南山教授 中国工程院院士、呼吸内科领军人物、家庭医生在线专家顾问

慢阻肺造成肺部损伤不可逆 越早治疗越好

事实上,慢阻肺是一种极易被忽视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可致残致死的疾病。钟南山院士指出 ,慢阻肺若能早发现,就能进行早干预,早治疗,防止病情进展,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实际情况是,民众对慢阻肺不了解,也不重视,等到呼吸很困难时才就诊,导致慢阻肺对肺部造成的损害已经不可逆。

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陈荣昌教授提醒,慢阻肺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首选吸入疗法,应用支气管扩张剂是最核心的治疗措施。通过相应的治疗,可防止慢阻肺进一步进展,可在很大程度上减轻症状,改善运动耐力,预防和治疗并发症,降低死亡率等。对于慢阻肺的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戒烟、接种流感和肺炎球菌疫苗、坚持长期规律用药、合理膳食。很多的慢阻肺患者在康复时,担心气促,而不敢运动。陈荣昌教授指出,慢阻肺患者应坚持适当的锻炼,可增进体能,减轻气促。

在慢阻肺的预防方面,专家强调,吸烟是导致慢阻肺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烟民应尽早戒烟,同时,民众应远离粉尘污染等环境,积极锻炼,降低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知多D:

11月16日是第15个世界慢阻肺日,今年世界慢阻肺日的主题是“科学呼吸—Breathe In The Knowledge”。中国健康教育中心指导,新探健康发展研究中心和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主办,携手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浙江、河南、四川、山东、山西和湖北共10个省(市)健康教育专业机构在各地知名医院同步开展大型的慢阻肺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活动由阿斯利康中国公益支持。本次活动是国家卫生计生委宣传司和疾控局联合指导,中国健康教育中心等单位支持的“健康中国行——全民慢病防治素养促进行动?呼吸专项行动”的系列落地活动之一,旨在倡导提升大众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意识和素养。广东站由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承办。

家庭医生在线专稿,转载请注明家庭医生在线;媒体合作请联系:020-37617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