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北京市168万老人签约社区家庭医生服务

北京市民政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卫生计生委的相关负责人就贯彻落实《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的各项工作进展与探索试点情况进行详细的介绍与解读。

【鼓励】

  照护困难老人将获差异化津贴

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本市已建立全市老年人能力评估体系,西城、朝阳、海淀、顺义、密云五个区开展的老年人能力评估试点基本完成,共评估老人7.7万,其他11个区老年人评估工作已全面展开,年底前完成全市失能老年人筛查,制定本市经济困难失能和高龄老年人护理补贴办法,并形成完整精确的数据库,知底数,明需求。

同时,本市正在研究建立经济困难失能老人子女及近亲属生活津贴制度,拟对专职在家照护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的子女及近亲属,按照轻度、中度、重度失能三个等级,分别给予差别化的生活津贴。

 支持社区建立老年人家庭病床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本市积极鼓励和支持社区为老年人建立家庭病床,将家庭病床医疗费用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报销范围,报销起付线降低50%,老年人出院后24小时内建立家庭病床的,医疗费用按连续住院处理,只收取一次起付线费用,缓解居家养老老年人行动不便的实际困难。医疗机构居家上门服务医疗费用可按规定报销。

根据市卫生计生部门出台相关文件规定,对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如果通过巡诊等方式开展居家上门医疗服务时发生的医疗费用,符合医疗保险规定的,由医保基金予以支付。

推广家庭医生服务居家高龄老人

市卫生计生委相关负责人透露,今年9月开始,本市已确定在东城、西城、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区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居家老人上门服务的试点工作,积极引导居家老年人与社区卫生服务团队签约,鼓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重病、失能、部分失能等行动不便或确有困难的老年人提供上门巡诊、家庭病床、居家康复护理等服务。目前,通过由社区医生、护士、预防保健三类人员为主导组成的家庭医生服务团队与社区居民开展签约服务的模式,为居民提供主动、连续、综合、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务,截至今年9月,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已与168.41万老年人签约。

【试点】

  石景山拟试点政策性长期护理险

针对失能老年人照护问题,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本市将启动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工作,目前海淀区已开展居家养老失能护理互助保险试点,从11月开始,符合条件的参保人将享受护理服务。据介绍,保费按年缴纳,采用个人缴费加政府补贴的形式,政府补贴20%后的标准缴费为每年912元。根据失能程度,老人可分别获得每月900元、1400元、1900元的护理服务。此外,本市正在积极推进建立具有社会保险性质的政策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拟在石景山区进行试点,促进商业性和政策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之间的相互补充和完善,形成基础保障和更高层次保障相结合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体系。

通州共有产权养老设施明年试点

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透露,本市已开展共有产权养老服务设施试点工作,支持乐成公司利用位于朝阳区双桥的自有用地进行试点(即“双桥恭和家园项目”),建设共有产权养老居室、医护中心及社区公共配套设施。目前,项目已完成主体结构封顶,将于2017年第1季度正式运营,提供365间养老居室。同时还将支持乐成公司开展医养结合适老社区建设试点,向适老社区输出共有产权模式。为支持城市副中心建设,本市还计划先在通州区半壁店开展试点工作,年底前启动建设工程工作。

此外,民政部门还将开展双井恭和苑医养结合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以恭和苑双井第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平台,为双井恭和苑老年公寓及周边社区老年人提供医疗服务,初步形成“养、护、医、住”一体化服务体系。

扩建养老驿站和养老照料中心

今年,本市根据老年人口分布情况,在城六区试点建设150家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年底还将制定2017—2020年全市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建设规划,将继续建设300至500个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到今年年底,本市还要建设208个街乡镇养老照料中心,基本覆盖城市中心区和城镇老年人口密集区。据悉,目前满足居家老年人周边、身边、床边“三边”服务需求的网络布局已初现雏形,朝阳、西城等区三级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基本形成,正向全市进行推广。

记者 左颖 叶晓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