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视和人民日报曝光6家医院医生回扣达30%~40%,引发刷屏。

央视和人民日报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其报道往往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和导向性。通常是先引发舆论轰动,然后借势调查,各省市相关部门随后跟进,又是检查、又是出文件,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服务于后面想要的“改革”。

人民日报主要针对的是“药品”,次日晚上的焦点访谈针对的是“耗材”,焦点访谈的节目中采访了几十个人,时间跨度几天甚至几周,但此事却能在人民日报报道一天之后央视播出,表明一切都是“早有安排”,民众对此事的反应也在预料之中。而最直接的原因是财政没钱,医保“穿底”,政府要通过推广福建三明医改和宁波等地的医改经验,使药物/耗材招标价格大幅降低,复杂治疗及高成本治疗数量减少,通过调整医保目录“控费”带来大量医保金额的结余,并借此对整个医疗系统进行调结构,补短板,对医药流通领域进行压浮利,重洗牌,这才是这次“回扣”事件最直接的动力和目的。

事实上,中央出台的任何关于医改的文件都是基于财政因素,以“控费”为实际落脚点,无论是分级诊疗制度还是强化预防疾病能力,以及反复提及的“保障群众的基本医疗需求”,无不如此。这次高层级大动作“热炒”药品“回扣”,其目的就是要让公立医院重新回归公益性,并使他们回到保障基本医疗需求的医院

一直以来,中国的公立医院“强势”,在其强势挤压下,民营医院能够生存就很不容易了,最高层不在观念上彻底转变,完全放开医疗市场,这种状况将持续存在。当年有一批民营医院能够生存下来,是公立医院低效和城市化带来的医疗服务需求增长。现在已很难再现当年的环境。公立医院睡醒了,医保红利释放的市场利好到天花板了,后入的民营医院若无强大资本支撑,活下去都会很艰难。

总体来说,在现行体制下,因为编制、职称晋升、学本地位、高额的灰色收入,使公立医院人才济济,领导者的素质与能力,学科带头人的技术水平与学术地位,优秀青年才俊的高素质专业队伍……,民营医院拿什么来与公立医院正面竞争?民营医院有什么充当“鲶鱼”的本钱?民营医院数量上目前已超过公立医院,但服务量仅占了不到20%。

本次事件的结果必将直接压缩绝大部分大型医院医生的总收入(含灰色收入),而医生的合法收入实际上是完全不能与其付出相对称的,低收入高付出的医生们,之后无非出现两种情况:

一种是大型医院的消极怠工,因为刨去药物和耗材,医生确实没有动力去工作了,因为一个月“做100台手术”和“一台不做”收入不会差过1000块钱,但责任和辛苦程度的差距呢?所以真要这样改的话,大量大型医院工作效率会下降,会把患者分流到下层级医院,这也是国家所愿意看到而一直解决不了的分级诊疗中下级医院患者不足的问题。

其次,大量公立医院的人员会跳槽到民营医院,逐渐的形成民营医院快速发展,形成“基本医疗政府有所作为,非基本医疗市场有活力”的医疗格局,即效率低水平差但无比便宜高报销的公立医院体系以及昂贵而优质的民营医院体系。

此外,这样的分层分级医疗会大大刺激医疗保险业的发展。从这次央视和人民日报的“动作”,可以预见这次医改将进入“深水区”,且来势很凶猛,其目的是要建立起适应新常态的新医疗体系,使分级诊疗制度真正落地,从而让医保能切实为基本医疗兜底,同时促进医疗商业保险行业的发展,彻底化解医保基金穿底风险,缓解医保的沉重负担。

所以,对此次曝光药品“回扣”事件,一定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看清本质才能未雨缪谋,提前制定应对之策,提前布局。挑战能否转化成机遇,取决于对趋势的正确判断和提前制定正确的对策。

作者:广西广济医院集团董事长 余小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