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老人“死亡”8小时后复活? 专家:应该只是休克

1月8日,宜宾筠连县双腾镇鱼井村一位76岁老人黄光文,罹患癌症后“死亡”,家人按习俗为其办理后事。8小时后,已被抬入棺材的黄光文突然“死而复活”,双手撑着棺材盖,还向围观者眨眼睛。11日,黄光文真正被确定死亡,于14日出殡。专家称,黄光文老人第一次不是真死亡,所谓的“死而复活”并不存在。

据介绍,老人今年76岁,患有食道癌。去年底,老人病重,躺在床上不吃不喝半个多月。1月8日清晨6点,众家属发现老人已无气息,且手脚冰凉,人中收缩,全身肌肉冰冷僵硬,便向亲属和邻居宣告老人死亡。

8日上午8点,家人将老人“遗体”放进棺材,并布置好灵堂,请来师傅做起“道场”。

当日下午5点过,一位村民发现棺材开了一条缝,还有一点晃动。以为是没盖紧,该村民便和老人的儿子等准备再次盖好棺材盖。刚将棺材盖抬起,三人便看到黄光文一双手托起棺盖,还眨了眨眼,正瞪着大家。在场的村民说,大家马上反应过来,原来老人“死而复活”了。

四川省肿瘤专家委员会委员、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肿瘤科主任教授贾钰铭认为,黄光文出现所谓的手脚冰凉的“死亡”,是因保暖不够导致的晕厥、休克。“老人根本就没死,只是人们的误判,更不是什么医学上的奇特现象。”

休克是一种常见的急性的综合征。在这种状态下,全身有效血流量减少,微循环出现障碍,导致重要的生命器官缺血缺氧。这时候病人是极度危险的。

休克是一危重变化的动态过程,临床应熟悉休克的早期症状、体征,积极治疗原发病,防止休克的发生。已发生休克者,应及时治疗,治疗愈早愈好,针对不同类型的休克,施以针对性治疗。下面是小编总结的具体措施:

1、休克紧急处理。

包括积极处理引起休克的原发伤、病。如创伤制动、大出血止血、保证呼吸道通畅等。采取头和躯干抬高20°—30°、下肢抬高15°—20°体位,以增加回心血量。及早建立静脉通道,并用药物维持血压。早期予以鼻管或面罩吸氧。注意保温。

2、若出现轻度头昏,可搀扶着走一定时间,不适的感觉就会消失。稍重的没有走动能力的,可让患者平躺,衣领松开,头部略放低,然后抬高患者下肢作轻微的抖动,患者症状马上得到缓解。

3、严重感染病人,应及时采用静脉滴注抗生素治疗,积极清除原发病灶(如引流排脓等)。对某些可能并发休克的外科疾病,抓紧术前准备,2小时内行手术治疗,如坏死肠段切除。

4、必须充分做好手术病人的术前准备。

包括纠正水与电解质紊乱和低蛋白血症,补足血容量。同时要充分估计术中可能发生休克的各种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低血容量休克的措施。

5、必须注意的是不论患者休克程度轻重如何,在急救时不要给患者喝任何饮料或服药,以免出现呛咳而导致呼吸困难。待其清醒后才让其喝些温开水,并特别提醒患者注意保暖和休息。

6、密切观察病人中枢神经系统、心、肺、肾功能,立足于改善组织血流灌注,及时调整治疗措施。

以上就是遇到休克现象后的紧急处理方法,若按照上述的要求去做,应该会立竿见影,保障患者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