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施予受’器官捐献志愿登记平台”对接启动仪式暨清华长庚器官移植专项基金成立仪式在京启动,这是华北地区首家推动器官捐献志愿登记平台对接工作的公立医院。中国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理事长黄洁夫出席启动仪式并表示,“器官移植事业的规范化开展,将是推动‘健康中国’战略目标的一个具体举措。”

在当天活动启动仪式上,该院职工与到院就医人员一同演绎了《感恩的心》《我和我的祖国》,诠释器官捐献人间大爱的精神风尚。仪式现场不仅介绍了“施予受”器官捐献平台对接启动有关情况,还开展了器官捐献科普主题讲座、向公众开放器官捐献现场咨询与登记等,极大地方便了公众了解器官捐献的意义与如何在10秒内完成器官捐献爱心登记的参与方式。

据了解,我国每年约有30万人在等待器官移植,每年仅有1.6万余人能够完成移植。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施予受”器官捐献志愿者登记系统主任赵洪涛介绍,“施予受”平台于2014年3月上线,旨在向社会大众介绍、推广器官捐献的理念,唤起公众对器官捐献的关注,增强公民参与器官捐献的意识。截至2019年3月10日上午10点,“施予受”平台已成功登记器官捐献志愿者825169人。

“器官移植技术让很多生命走到终末期的患者获得了新生。没有捐献就没有移植,公立医院有责任,与国家一起,推动器官捐献志愿登记事业的发展,让生命走得更远。”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执行院长董家鸿说。经医院信息管理处与“施予受”平台管理部门对接,在医院官方网站、官方微信正式开通“施予受”平台接口,凡浏览医院网站和微信者,均可通过医院渠道进行快捷登记,成为器官捐献的志愿者,董家鸿即通过医院官方微信进行了志愿登记。作为国际知名的肝脏移植专家,他累计主刀完成各种术式的肝脏移植1200余例。最长存活受者已达20年,10年以上存活病例已达200余例。

赵学明,北京某高校附属中学的一位数学老师,曾在董家鸿肝脏移植团队的救治下重获新生。2017年,35岁的他因上消化道出血送入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急诊科,后查出肝癌肝硬化,并伴有门静脉癌栓,让他痛苦不堪。经肝脏移植多学科联合团队反复会诊,决定为其进行降期治疗后实施肝移植手术。赵学明在等待系统分配肝源期间曾因胃底静脉血管曲张严重,多次发生出血,肝脏功能一度处于衰竭状态。2018年3月12日,一位湖北青年因为车祸,导致重度颅脑损伤,最终临床诊断脑死亡,家属同意捐赠器官,经过国家器官分配与共享计算机系统分配,并进行血型匹配等工作,3月13日,经过10余小时的肝移植手术,这位湖北青年的肝脏在赵学明的体内重新“工作”了。感恩于器官捐献者,让生命继续延续,在活动现场,赵学明登记成为了一名器官捐献志愿者。

为进一步推动器官捐献志愿登记工作开展,作为国家具有器官移植资质的医院,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成立器官移植社会服务基金,接收来自社会各界的善款,帮助经济上有困难的器官移植患者。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与民生银行北京分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当天签署。 清华大学红十字会学生分会同期在学校内开展了器官捐献意向调研与志愿登记宣传活动,在线开展的调查中,82%的清华学生表示愿意成为器官捐献志愿者。

北京市医院管理局副局长潘苏彦、清华大学常务党委副书记姜胜耀、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副院长王劲、党委副书记王克霞相关院领导等出席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