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王凯,是一名男护士,来自北京朝阳医院RICU。于2020年2月15日,来到北京佑安医院参与重症新冠肺炎的救治工作。今天是我来到佑安支援的第22天,仅以此文记录过去一段时间的工作。

刚来到佑安医院重症病房时,由于这里的医生、护士都是联合部队,不仅来自多家医院,且来自不同科室,病人的病情又十分的复杂、危重,所以我们要面对的困难与压力非常大。

作为一名朝阳人,一名多年ICU工作的老护士,困难就是让我成长的动力。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与先后两批前来支援的小伙伴们一起,在与护士长的共同努力下,一方面帮助科室梳理各种工作流程、规范操作、统一标准,另一方面进行理论授课、情景教学、临床带教。不仅梳理了日常药物管理;基础物资管理;同时设立了基数药品、毒麻药柜及各组护理组长管理制度;统一了组长交接班规范;统一常用药物配置方法;血糖调节原则;创建出入量登记表和ECMO记录单;重新修订护理记录单及书写规范。更根据实际需求,向院方争取到了监护室人员配备与专人看护的需求,同时临时采购了可冲洗口护吸引器、翻身易、翻身垫等护理器具,提高了临床护理质量。

在这22天时间里,我们一同见证了佑安的很多第一例。第一例俯卧位通气,第一例新冠患者气切术、第一例新冠患者行气管镜、第一例VV-ECMO治疗、第一例新冠患者行VA-ECMO治疗、第一例VAV-ECMO治疗、第一例ECPR,第一例ECMO联合CRRT治疗、第一例ECMO联合CRRT行俯卧位通气治疗、第一例运行中ECMO更换膜肺、第一例……直到现在所有患者每天两次气管镜;每个患者均行ECMO联合CRRT治疗;一半以上患者ECMO+CRRT行俯卧位通气;几乎每天的大抢救已经让我们习以为常。作为护理技术督导,临时加班已是我的常态,夜里因为抢救需要从住处奔赴科室也习以为常,但看到科室运转越来越顺畅,患者能够在专家组的会诊意见下,完成想要得到的诊疗手段,又是那么的欣慰和自豪。因为防护的原因,说话要大声,缺氧是常态;常人看来已经很繁重的护理工作,在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包裹下,稍事活动便会大汗淋漓,在极有可能发生职业暴露的环境中做好所有护理工作,是对我们所有医护人员的极大挑战。但我和这里的所有护理老师们,没有退缩,更没有怨言,我们有着共同的目标——战胜疫情。

虽然我们来自不同科室,但在这里我们不分彼此。大家都能很好的融入到一起,各自取长补短,在不同领域发挥着自己的能量。尽管我们归期未定,但大家必胜的决心与日俱增。经过大家的努力,现在的C8抢救室护理团队,上下一心、斗志昂扬,各类工作井井有条,任何困难也不能使我们退缩。尽管疫情尚未结束,但黎明的曙光终将会到来。

虽然我是外来支援人员,但在佑安同样感受到了“家”的温暖。这里有和蔼可亲的张莉莉主任;为我们留下珍贵瞬间的郝建平护士长;处处关心我们的谷艳梅护士长;还有第一次见面,主动帮我订饭的何节老师;给我喝豆汁的康乐老师;帮我解除后顾之忧的李长洁老师;提醒我们做好防护的李胜利老师。还有负责我们后勤的尹丽军护士长,无论是在大家的饮食还是住宿上,对我们更是关怀备至:为保证休息,优先给我们安排了单间居住;怕大家不好意思领取日常食品等物资,逐个将东西送到我们的房间;当得知我们没有带工作鞋,连夜采购;怕我们工作区冷,为我们发放棉衣;得知我爱人需要做产检,提前提醒我,并主动提出帮我解决问题……这一件件一幕幕,就发生在我们身边,感谢佑安人为我们做的一切。

我们能做的就是大家一心,共抗新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