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始建于1985年,是由深圳市政府举办的一所“强专科,强综合”的现代化三级甲等研究型医院。目前已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规模大、设备先进、功能完善的感染性疾病诊疗与研究中心,主要承担深圳和周边地区传染病与重大疫情的防控任务并开展综合医疗服务。

 做好传染病应急保障工作,来看这家医院的蝶变之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做好传染病应急保障工作,来看这家医院的蝶变之路!

深圳三院从一个地区性传染病医院蝶变为全国科技百强医院,跻身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国家队”,是如何加速跑赢、创造这些奇迹的?如何加强精细化管理,实现从强专科到强综合的升级?怎样强化平战结合,做好传染病应急保障工作?近日,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卢洪洲做客人民政协网《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委员专家访谈》栏目时进行了深入解读。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卢洪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卢洪洲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我们要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您怎么理解高质量发展?为何要强调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卢洪洲: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是根据国际国内环境变化,特别是我国发展条件和发展阶段变化作出的重大判断。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全局性、长远性和战略性意义。

医药卫生领域同样要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主体,我认为强调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增进人民健康福祉的根本要求。我国已经迈入中高收入国家行列,完全有必要也有基础加快发展卫生健康事业,扩大优质医疗资源供给,努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是加快提高卫生健康供给质量和服务水平。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主体,是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力量。提高卫生健康供给质量和服务水平,必须把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三是公立医院改革发展的必然选择。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来医疗服务体系建设、20多年来医院能力建设、10多年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践探索,公立医院已经到了从“量的积累”转向“质的提升”的关键期,必须把发展的着力点放到提升质量和效率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记者:作为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建设单位,深圳三院特色专科是什么?医院如何加强精细化管理,实现从强专科到强综合的升级?

卢洪洲:目前,深圳三院已形成感染医学、器官移植、肿瘤生物治疗“三驾马车”并驾齐驱的形势。医院移植学科引入了钟林教授等人才团队,不断完善器官捐献工作流程,移植学科发展迅速,首次提出了器官修复系统概念和内容;在生物学治疗方面,医院将依托生物治疗卓越创新中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研发平台,以及临床研究转化中心等,开展肿瘤CAR-T治疗、噬菌体抗感染生物治疗等新型技术;在传统强项感染学科方面,则将致力于艾滋病和乙肝功能性治愈、结核病超短程治疗方案等诊疗重点难点问题。

随着经济环境逐步回暖,外部竞争日益激烈,医院规模进一步扩大,我们的运营压力不断增加,因此医院制定了一系列精细化管理措施:

一是优化绩效考核传导机制,分层面推动医院将外部绩效考核引导至内部绩效管理体系,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和主动性,打通政策压力传导路径。从绩效计划与职能出发,建立分系统(临床、医技、行政职能)、分职能(医生、护士、技师、行政人员)、分层级(科室、个人)、分周期(月度、年度)的考核体系。

二是落实持续改进循环机制,医院要根据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及各项政策,结合医院发展战略规划,动态调整指标,建立不同时期、不同层面的绩效考核体系。

三是重视数据采集信息化,数据管理是系统工程、院长工程,为实现精益管理,要规范数据交换流程,打通信息传输壁垒。

四是数据质量管理贯穿于数据生成、传递和使用的全过程。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

记者:您认为公立医院在国家传染病防控中应该扮演什么样的作用?作为院长是如何强化平战结合,做好传染病应急保障工作的?

卢洪洲:疫情期间,深圳三院作为深圳市唯一一家收治新冠患者的医院,首要任务是救治新冠病患,同时防止发生院内感染,以及因为院内感染直接暴露而导致的聚集性病例。疫情初期,深圳市委、市政府在我们医院旁边另建了一个应急院区,配备1000多张负压病床,进行全封闭式管理。

实际上,许多传染性疾病,无论是SARS、禽流感还是新冠病毒感染,病人都会有心衰、呼衰、肾衰和肝衰的症状,这对收治医院的综合能力是一大考验。深圳三院的发展理念是大力发展“大综合”,才能支撑起“大专科”。

为此,我们做了多方面的努力。比如在人才引培方面,引进了国内肝移植、肾移植等领域的多个知名专家和团队,就是要打造所在专科的国内乃至一流专家团队。有了高原才能突起高峰,只有将医院的总体医疗水平提高后,才有基础去开展创新性的科研,医院的传染病学、结核病学等学科才有可能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记者:我们了解到深圳三院近年来先后贡献出多项重量级科研成果,具体是如何探索临床科研新模式的?

卢洪洲: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我们加强医院顶层设计,贯彻落实市卫生健康委等主管部门要求,建设研究型医院。谋划与学校共同建设医院管理研究院,推进党建引领医院创新文化建设,建立医院学科评价系统方法。积极建设相关疾病领域的全国临床研究协作网络,高效开展高质量的多中心临床研究。鼓励临床与基础研究紧密结合,围绕疾病防治中的难点问题,开展疾病发展规律和诊疗策略研究,解决患者疑难复杂疾病诊疗、保障人民身体健康。

2023年,我们在全院上下提出过一个要求,就是“人人有项目”,9月至12月19日,各科室共上报了项目550项。

第二,不断完善专职临床研究团队,提升研究能力与水平。深圳三院,包括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深圳市肝病研究所在内,共有100多名专职研究人员。深圳三院的这些专职科研人员不承担临床工作,纯粹做科研,可以和医生组成团队,临床医生提供标本和临床数据,提出问题方向,而专职科研人员可以从事基础和转化研究。目前,这些专职研究人员已具备一定的医疗器械、诊断设计和新药研发能力。

第三,建设临床转化研究平台。依托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国家和省市科技创新基地, 打造临床和基础融合创新研究平台。

第四,积极服务研究人员创新挖掘核心技术,申请高价值专利,形成医院专利池和知识产权储备。探索“医研产”融合发展模式,组织路演等多种形式的医企融合创新交流,促进成果转移转化。

记者: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人才培养。请您结合医院实际,谈一谈如何更好地培养、引进、稳定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卢洪洲:在人才队伍建设中,我们坚持“外引内培”两步走战略:在外部引进方面,依据医院定位,对标政府人才项目,用足用好深圳医疗卫生“特聘岗位”政策,“靶向引进”高精尖紧缺人才,拓展人才引进形式,设立个性化引才机制,积极引进院外高水平人才。同时以“三名工程”、高水平医院建设、国研中心建设等项目推进为工作契机,加强与国内、国外友好合作院校、医院的交流,充分利用院际间的资源优势,联合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等;定期或不定期聘请国内外专家讲学,外聘高水平的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院进行长、短期讲学、学术交流、合作科研和共同指导研究生。推动“医学+大数据”“医学+临床研究”“医学+人工智能”等复合型人才培养,选拔培养学科带头人、学科骨干、青年医学人才。

在内部培养方面,医院通过院内临床研究项目、医学工匠培育项目资助,支撑专科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专科医护队伍临床技能和临床创新能力,自2022年起累计资助超过8600万元。另外,医院开展“优才计划”项目工作,给予医院员工机会外出深造一年,学习新技术、新方法、新理念,反哺医院医疗技术进步、在职学历提升、特聘研究岗位遴选等工作。

监制:宋宝刚 康亮 韩月

记者:袁世鼎

摄像:杜晓航

后期:刘冠雄

编辑:莫愁

审核:周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