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先生35岁,在今年6月份确诊高尿酸肾病三期,发现时肌酐120左右,尿酸580,在医生建议下服用非布司他降尿酸,前两天复查,尿酸倒是降到400了,可白细胞也降到下限了,医生表示这是长期服用药物的副作用,需要停药观察几天。

李先生陷入了两难境地,不吃药吧,会伤肾,吃药吧,副作用也很大。

如今高尿酸已经成为我国第四高,不仅很多中老年人群深受其扰,一些年轻人也不能幸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尿酸是指体内尿酸水平超过正常范围,长期积累导致尿酸结晶沉积在关节、肾脏等部位,引发疾病。

尿酸是嘌呤代谢产物,正常情况下通过肾脏排出体外。然而,当尿酸生成过多或排出减少时,就会导致尿酸浓度升高,进而引发一系列问题。

高尿酸为何会引发肾脏病变?

尿酸结晶沉积:高尿酸会导致尿酸结晶在肾小管中沉积,形成尿酸结石。这些结石会堵塞肾小管,阻碍尿液的正常排出,进而引发肾脏病变。

炎症反应:尿酸结晶沉积在肾脏中会引发炎症反应,释放炎症介质,如白细胞介素等,导致肾脏组织的炎症损伤。

氧化应激:高尿酸水平会增加氧化应激反应,产生大量自由基,损伤肾脏细胞和组织。

血液循环障碍:高尿酸会引起血液黏稠度增加,血管收缩,从而导致肾脏血液循环障碍,影响肾脏的正常功能。

尿酸与肾小管的相互作用:高尿酸可导致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损伤,降低尿液中尿酸的排泄。肾小管损伤后,尿液中的尿酸进一步滞留,形成恶性循环,损伤程度逐渐加深。

尿酸与血管系统的关系:高尿酸还与血管系统紧密相关,通过促进内皮细胞损伤和血管炎症反应,增加肾小动脉阻力,导致肾脏缺血,加速肾脏病变的进程。

尿酸高后,晨起6个表现,说明可能连累到肾

高尿酸在发展过程中,如果已经连累到肾脏,晨起可能会出现以下4个表现:

早起尿液茶色:尿液呈现茶色可能是由于尿酸结晶沉积在肾小管中,导致尿液颜色异常。

尿液有泡泡:尿液中出现泡泡可能是由于肾脏受损,尿蛋白排出增加,导致尿液产生泡沫。

腰痛:尿酸结晶在肾脏中沉积,激发炎症反应,导致肾小管、间质炎症,进而引起腰痛。

血压偏高:肾脏病变会导致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失调,引起血压升高。

尿频与尿急:高尿酸导致尿酸盐在肾脏集结,形成尿酸结晶,刺激尿道,引起尿频与尿急的症状。

浮肿与水肿:高尿酸通过影响肾小管的功能,降低尿液排除尿酸的能力,导致水分滞留在体内,形成浮肿与水肿。晨起时,由于体位的改变,这一症状可能更为明显。

古代中医如何预防痛风?

自古以来,痛风作为一种疾病一直困扰着人类。而在古代,名医们对于痛风的治疗与预防早已有了深刻的认知与智慧总结。从古医言论到现代科学研究,我们可以汲取智慧,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避免这一疾病的困扰。

古代医家如《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经典着作中曾记载了对痛风的认知。古医认为痛风乃因“寒湿痰浊”所致,主张“清热解毒,祛风通络”。

而现代医学则更深入地探究,发现痛风与尿酸代谢紊乱有关,遗传因素、不良生活方式等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预防痛风,古医智慧传承

饮食调理:古医认为“食为先”,主张饮食调养。现代研究也证实了饮食对痛风的影响。

古人提倡少食寒凉之物,多摄温和之食,如薏米、山药等,有助于“温补阳气”。另外,避免高嘌呤食物(如肝脏、海鲜等)的摄入,降低尿酸生成。

适当运动:古医主张“动则通,通则不痛”。适量运动可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尿酸的代谢排出,减少尿酸在体内的堆积。现代医学亦证实适度运动对痛风预防的重要性。

戒酒戒烟:古医言论中常提到“药石之伤,大抵于酒烟”。过量饮酒和吸烟不仅对身体健康有害,还可能加重痛风症状,因此戒酒戒烟对于预防痛风十分重要。

保持适当体重:古医认为“肥胖易积寒湿”,现代研究也证实,肥胖者更容易患上痛风。控制体重有助于减少尿酸生成,降低痛风风险。

及时医疗干预:古医主张早期治疗,避免病情恶化。现代医学也提倡发现症状应及时就医,接受规范的治疗。

注:图片转载自网络,如涉及版权请联系删除。

欢迎关注"降压常识",每天为你分享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等常见病知识,预防慢病,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