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加坡的街头巷尾,有这样一群“冰棍老爷爷”,他们骑着那辆比岁月还要沧桑的自行车,车后挂着个装满冰棍的冰柜,游走在这座现代化都市的大街小巷。他们的存在,就像是一段行走的新加坡文化传奇,虽然在这个时代里依旧倔强地坚守着,但恐怕好景不长,这份怀旧的职业可能再过不久就要和人们说再见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小吃在新加坡可谓是物美价廉,花上七八块钱人民币,就能享受到在彩色面包片中夹着的冰棍。不得不说,新加坡人对这种夹心冰棍的热爱,真是让人摸不着头脑。

对于那些不太习惯这种吃法的游客,这里有个小窍门——不妨试试用华夫饼来代替面包,这样的搭配可能会更对你的胃口。

而且,大多数游客都是充满好奇心的,他们乐于尝试,愿意体验当地的文化传统,这冰棍三明治,自然也成为了他们探索新加坡风情的一个小插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像那些街头小吃摊主一样,这位“冰棍老爷爷”得亲力亲为,包办一切。他得买回干冰,然后亲手像雕琢艺术品一样刨成细腻的冰屑。接着,他得奔赴那个迷你仓库,把那辆推车变成移动的冰棍城堡。这一切,最好在街道变得水泄不通、人声鼎沸之前搞定。

他的冰柜里,除了香草和巧克力这些经典口味,还有更接地气的新加坡特色——榴莲味或玉米味的冰棍。这些可不是随便哪个街角小店能尝到的。

至于冰棍三明治,我试过,但老实说,并不太好吃。那味道有点一言难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紧接着,这位“冰棍老爷爷”会在他那辆历史悠久的冰柜车上撑起一把伞,这可不是普通的遮阳伞,而是他开启每日“冰棍之旅”的信号。

这位老爷爷的工作时间可不是盖的,一干就是10个小时起步,甚至更久。他们心里有本账,清楚得很,知道自己得卖出多少根冰棍才能保证收入。如果生意不尽如人意,哪怕到了晚上11点,你依旧可能在街头看到他那辆标志性的自行车和冰柜,仿佛在说:“来一根冰棍吗?清凉一整晚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想当年,在新加坡的街头,手推车小贩可是街头一景,卖啥的都有。追溯到60年代,那会儿冰箱还没普及到每个家庭,街头就成了个流动的百货商店——冷汤、猪排、饮料,应有尽有。

不只是游客对这热闹非凡的场面感兴趣,连本地居民也喜欢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一边享受着冰棍带来的清凉,一边海阔天空地聊着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时间这把杀猪刀,总是悄无声息地改变着一切。新加坡,这座出了名的“爱说不”的城市,规矩越来越多:嚼块口香糖?不行。在某些地方想吃东西?还是不行。慢慢地,人们也就不再习惯于在路上从那些“老爷爷”手里买东西了。

如今,冰棍的存在,更多是为了给街头增添一抹异国的风情。至于政府嘛,发放新的街头交易许可证的事儿,差不多已经成了稀有事件。看来,想要在新加坡街头继续享受那份推车小贩的风情,得抓紧时间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瞧见那个铃铛没?那可不是普通的铃铛,那是小贩们的“吸粉神器”,轻轻一摇,就能把路人的目光像磁铁一样吸过来。这铃铛的声音,对于在新加坡长大的孩子们来说,简直就是童年的BGM,一听到它,脑海里就能自动播放起那段无忧无虑的时光。

说到新加坡街头卖冰棍的,那可都是些“老江湖”,一个个都是年过花甲的老爷子。他们推着小车,摇着铃铛,用那套“老掉牙”的方法赚点小钱,既怀旧又亲切。你要知道,最后一个卖冰棍的摊位许可证可是在1994年就停止发放了,这就意味着,这些卖冰棍的老爷子们,平均年龄都在60到70岁之间。他们可不仅仅是卖冰棍,更是在传承一种文化,一种记忆,一种属于新加坡街头的独特风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这是一个因年老而逐渐消失的职业,它没有机会刷新“血液”和更新换代。

很明显,新加坡之所以如此干净和现代,部分归功于成千上万的严苛规则。但是,为什么要停止冰棍老爷爷的传统就不清楚了。这明明是一种大家都喜欢的特色小吃。

大家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