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1月29日,一艘美国开往香港的客轮即将起航,大厅内的乘客们纷纷起身上船。

一个中国女士提着行李,正准备离开,却被美国几个海关工作人员叫住了。“林女士,请留步,我们接到通知,必须对你的行李进行检查。”

中国女士停下脚步,脸色略有惊讶,不过很快恢复了平静,似乎早就习惯了这种待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国海关人员提着她的行李,进入值班室打开,开始强行检查。他们来回认真翻找了好几遍,并没有发现任何违禁物品,除了各季衣物和生活用品外,只找到一张6800元的旅行支票,以及两个白色小瓶子。

一个海关人员拿着小瓶子使劲摇晃,然后举起来查看,想要知道是什么东西。

林女士刚被女工作人员搜完身,见到这一幕,连忙解释:“先生,我母亲在家里病得很严重,这是我为她带回去的特效药,请您小心点,别摔坏了!”

海关人员看了她一眼,悻悻的把小瓶子放回行李箱,却顺手拿起支票,说道:“林女士,谢谢你的配合,但是这些钱你不能带回中国,除非你愿意留下来……”

林女士不理会他的话,走上前开始整理散乱的衣物,很快便收拾好了,对那张支票连看都没看,而是打断他的喋喋不休:“对不起,我可以不带走支票,但我必须回去探亲,现在我可以走了吗?”

海关人员看了看她,苦笑着耸耸肩,有些无奈的摊开了双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林女士提着东西,快速离开了值班室,头也不回的登上了客轮。

事后,美国海关得知那两个小瓶子里的东西是什么时,不由捶胸顿足,追悔莫及。

而这个林女士,就是被誉为“中国半导体材料之母”的林兰英。

1918年,林兰英出生在福建莆田一个名门望族家庭,从小就住在大花园府第。

这个大府第颇有来头,相传在明朝嘉靖年间,林家先祖林润是朝廷御史大夫,性格刚正不阿,不畏权贵,多次上书弹劾严嵩父子,并最终获得成功。

朝廷为了嘉奖林润,特意拨款在莆田城内下务巷兴建了御史府第,从此林家后人,一直居住至今。

林兰英父亲上海大学毕业后,担任南昌《国民日报》编辑,因工作需要,经常外地工作,因而家里大小事务,都由林兰英母亲操持。

旧时,福建莆田当地百姓都存在“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林母也不例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林兰英身为长女,六岁开始,每天早上起床,就要开始做家务,并且没有上学的资格。

为了争取读学权利,林兰英多次找母亲哀求哭闹,但都无济于事,遇到母亲心情不好的时候,还要遭受皮肉之苦。

为此,倔强的林兰英不惜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绝食抗议,三天三夜,米粒未进。

林母终究心软了,也怕闹出人命,只好答应送女儿上学,但是必须每天干完家务活,才能去上学和写作业。

林兰英的读书天分得以展现,进入沥青小学后,成绩一直在全年级前两名,后来保送到沥青中学,同样名列前茅,让所有人刮目相看。

这样一来,林兰英上学的事情彻底反转。毕竟闺女争气,林母的脸上有光,当地人都夸她教子有方,纷纷慕名前来家里求教。

1933年,林兰英考入莆田高中,成为学校唯一女生,其过人天资却把众多男生甩在身后,考试年年得第一,让人艳羡不已。

高中毕业后,林兰英顺利考入福建协和大学数学系,又成为该校第一位女大学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抗战爆发,福建协和大学遭到日本战机的狂轰滥炸,全体师生被迫迁往邵武。

林兰英随学校迁徙,感叹国家之贫弱,竟然遭受小小岛国欺凌,心里暗暗发誓,此生一定要为祖国富强而贡献所有才华。

1940年,林兰英大学毕业后留校担任助教,主要教物理学、高等数学、光学等科目,因教学成绩特别突出,不久晋升为讲师。

八年后,国内兴起赴美国留学的思潮,林兰英不甘人后,毅然中断教书育人工作,申请前往美国迪金森学院数学系留学深造。

1949年,林兰英抵达美国,仅仅用一年时间,就征服了迪金森学院的教授们,获得“东方才女”的美誉。

当时,该学院要上法语课,林兰英仅用三个星期就学会了,一场考试成绩下来,只有她得到“A+”,把法语教授斯隆都吓了一跳,说:“这个中国姑娘,当真是令人不可思议!”

林兰英更厉害的还是数学方面。该院数学系主任埃尔,受到出版方邀请,准备编写一本关于微积分的书籍。因为任务重,时间紧,于是请林兰英把书里的习题做出正确答案,以供读者参考。

埃尔教授开始没在意,等到书籍校正的时候,细看林兰英的解题思路以及答案,才发现她的演算步骤竟然比自己的方式更简单明了,忍不住惊呼:“这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数学天才!”

从此,埃尔教授每次会客,都会介绍林兰英,推荐这位自己最得意的门生,从不吝啬自己的夸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年后,林兰英就获得迪金森学院授予的数学学士,并获赠美国大学荣誉学会奖励的一把金钥匙。

这把金钥匙可不得了,通常只会奖励给经过4年学习,成绩特别优秀学生。林兰英却提前三年就获得了金钥匙,就此打开了美国各地的协会大门,可以不受限制地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活动。

不久,埃尔教授推荐林兰英去芝加哥大学攻读数学博士,却被林兰英委婉拒绝了,这又是为什么呢?

1950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的物理学家们,利用固体物理理论解释了半导体现象,并与冶金技术相结合制成了世上第一块半导体锗单晶,引发全球工业界的强烈关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林兰英获知消息,那一颗渴望祖国富强的报国之心,立刻被唤醒,曾经立下的誓言再度激活。

想着如果新中国也能够制造出类似产品,肯定会对国家的工业发展大有裨益。于是,林兰英决定改变方向,此后从事物理学方面的研究工作。

1950年,林兰英走进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研究生院,开启固体物理学研究。仅仅一年后,林兰英就获得了物理学硕士,紧接着攻读博士学位。

消息不胫而走,林兰英成为该校建校215年以来的唯一中国人,也是有史以来的第一位物理女博士。

1955年,林兰英博士毕业论文发表,美国物理学界最具权威的《物理评价》杂志刊登,获得业界人士高度评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既然学业有成,林兰英急切想要回国工作,却被美国当局禁止出境,理由是中美没有外交关系。

林兰英没有办法,只能在导师米勒的推荐下,进入美国索菲尼亚公司,担任高级工程师的工作。

当时,索菲尼亚刚成立不久,经常为拉制不出硅单晶而苦恼。林兰英走马上任,看了几遍公司拉制硅单晶的工作流程,马上发现问题所在,并很快提出了解决方案。

索菲尼亚公司按照方案,重新调整拉制过程,半个月后就成功拉制出高精度硅单晶。

此举令公司上下惊喜不已,董事会立即给林兰英提高了薪酬,鼓励她继续努力,为公司做出更加卓越的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6年,林兰英在实验室刻苦钻研,先后在学术期刊上,发表了两篇半导体研究论文。

索菲尼亚立即将她的论文,申报成为公司专利,仅此论文就给公司带来了巨大利润,林兰英也因此又获得了两次加薪的机会。

竞争对手们为此艳羡不已,千方百计想要高薪挖角,但都被林兰英拒绝了,因为她要实现自己的梦想——回归祖国!

同年,日内瓦国际会议召开,中国政府与美国政府达成“中国留美学生可以自由回国”的协议。

林兰英接到周恩来总理签署的回国工作邀请信,激动不已,迅速以“母亲病重”为由,提交了回国申请。三个月后,大使馆正式通知林兰英填写相关表格,自此她开启了回国之旅。

林兰英随后向索菲尼亚公司递交了正式辞职报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公司高管们极为惊讶,多次谈话挽留,说:“我们正在考虑给你再次加薪,具体数额应该不会令你感到失望。你回去落后的中国工作,不可能拥有美国的生活水准,获得如此丰厚的薪水……”

此时,索菲利亚给林兰英的年薪是1万美金,绝对是那个年代人人羡慕的高薪。

不过在林兰英眼里,即使再高的薪水,再好的待遇,与让“祖国富强”的誓言相比,全都黯然失色。

索菲利亚公司见高薪资无法挽留林兰英,于是派人找来与林兰英相熟的美籍华人前来劝说,结果却仍然无济于事。

公司无奈之下,不惜一切代价,找关系利用美联邦调查局,出来百般刁难。

林兰英依旧无动于衷,执意回国建设,这才出现了本文开头上船的那一幕,美国海关人员故意检查行李,强行搜身,扣留支票,企图阻拦林兰英回国的脚步。

他们怎么想不到,支票在林兰英的心目中并无分量,那两个白色小瓶子里面的东西,才是林兰英最关切的,因为它们是锗单晶和硅单晶的样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林兰英也没有说错,这是母亲的特效“救命药”,不过她暗指的是“祖国母亲”,而外国人根本理解不了,也领会不出她的意思。

事后,等到他们明白过来,一切都太晚了,林兰英早已回到了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