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编者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一个初中男孩打球遇险获救的小故事。

过程有惊,结果无险。之所以无险,幸得王鸿医生见义勇为,再幸得智慧急救系统快速响应作为。我们这个幸福城市日渐绚烂丰富,人群中不断有王鸿这样的人拔身而起、挺身而出,城市中新功能逐步构筑完善。市卫健人借力信息化打造“呼叫即定位”“呼入即救治”“上车即入院”院前急救新模式,院前急救流程更顺畅,院前院内衔接更高效,实现危重症救治“三通三联”功能,极大提升救治成功率。

开展救治新模式以来,平均急救响应时间缩减至10.68分钟,平均急诊交接时间缩短至4.53分钟,已为30例说不清事发地址的患者及时派车,为561例急救窗口期患者提供调度指导,群众对院前急救满意度不断提升。

有人有物,见人见物,爱人爱物,城市幸福故事在此,幸福密码亦在此。

5月12日傍晚,泰州一名初中男孩在篮球场上意外遭遇心跳骤停。幸运的是,急救志愿者王鸿医生恰在附近,快速赶到患者身边,凭借其专业知识和迅速行动,成功挽救了这名男孩的生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鸿回忆,当时,这名男孩在篮球场上不慎摔倒,头部着地,随即出现意识丧失、四肢抽搐。“当时我意识到他可能出现了严重的中枢神经损伤。”果然,不久后随着抽搐逐渐停止,男孩的呼吸也越来越弱。

王鸿检查发现男孩颈动脉搏动消失,考虑心跳骤停,立即请求围观者帮忙保护男孩颈椎,迅速开始心脏按压。经过约2分钟的紧急施救,男孩终于恢复自主心跳呼吸,上肢开始出现少量活动,意识逐渐恢复。随后赶到的泰州市急救中心陈杰医生帮助清理男孩的气道,并通过“上车即入院”院前院内一体化急诊急救大平台联通泰州市人民医院。经进一步观察治疗后于5月15日男孩康复出院。

据泰州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泰州卫健委着力推进“上车即入院”危重症救治新模式,拓展自救互救新空间,加强急救技能培训,扩充急救志愿者队伍,构建专业救治与社会急救相融合的大急救体系。希望通过织密“急救网”,让更多市民能在危急时刻,能够“刚好遇见”那位挺身而出的“你”。

图文来源:交汇点

综合编辑:泰州百晓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