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封面新闻

刚刚走进办公室坐下,准备接着把病历写完,电话又一次响起。一边歪着头接听着电话,两只手仍在不断地敲击键盘。接完电话,转头连声说到:“不好意思,稍等一下,这个病人情况有点复杂,需要其它科室会诊,必须马上处理完。”

这是9月3日发生在达州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ICU)副主任医师刘成身上的一幕场景。作为一名ICU的医生,刘成每天的节奏就一个字:快,忙完这头忙那头,病房办公室来回转。

刘成说:“忙是因为责任重大,我们科室的职责就是为大家守住生命最后的大门。我们医生就好比生命这场球赛的‘守门员’,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做一个称职的生命‘守门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参加会诊

忙才是ICU医生的常态

早晨七点四十分左右,当一些人还在梦乡或者刚刚起床时,达州市中心医院ICU的医生们,已经赶到科室。刘成介绍,我们到科室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挨个看一遍自己管理的病人情况,过去的一夜有没有新情况,是向好还是向坏,要第一时间掌握。

紧接着交接班,把病人的情况整理出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然后,有变化的必须第一时间与家属进行沟通。刘成说:“住进ICU的病人情况都很危急,我们不仅要治疗病人,更多的还要通过沟通争取家属的理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和同事一起查看病人情况

究其原因,在于ICU病人的治疗周期相对较长,治疗效果与家属的期望值有差距。因此,刘成建议,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千万不要小病拖成大病,有问题一定要及时就医。就像刹车一样,提前制动肯定比紧急刹车效果更好。

除了已收病人的治疗,ICU医生每天面对的另一种常态便是新收病人的治疗,来到ICU的病人情况都很危急,此时他们的治疗就是与死神抢时间。刘成说:“这时保命是第一位。因此,对我们要求很高,而且在ICU方面必须要精。”

刘成每天的工作就是在不断接收新病人和老病人的治疗中打转:“忙完这头又忙那头,忙才是我们ICU医生的常态,几乎没有准点下过班。”

ICU不仅救命还为其它手术保驾护航

救命,是大家对ICU的共识。刘成说:“现在我们不仅能救命,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个平台科室,为以前一些不敢做不能做的手术保驾护航,同时提供术中术后的管理和维护。”

例如:以前严重心梗的病人是无法进行手术的,现在在ICU一些新设备的支持下,给手术创造了条件和机会,让这些病人也能通过手术得到及时的救治。

“面对一些复杂的手术,我们要让手术医生能做、敢做、放心做,这也是我们作为平台科室的作用。”刘成说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参加病例讨论

同时,达州市中心医院ICU还在病人的管理方面不断进行创新探索。据刘成介绍,目前该院ICU分为两个病区,一个病区偏外科,对感染等要求更高,属于传统的隔离式ICU病区;一个病区偏内科,对家属的照护需求较高,家属可自由进出病房进行照护,属于创新的开放式ICU病区。

这一创新举措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ICU病区格局,也让家属能够更好地陪护病人,更有利于病人的康复治疗。

刘成说:“这个创新源于新冠肺炎期间,很多高龄病人需要家属的陪护,于是经过我们科室讨论上报医院同意后得以实践。目的就是达到双赢:病人满意、治疗效果更好。”

看到病人无可挽回时会有一种无力感

2011年大学毕业后,刘成便进入达州市中心医院工作,经过三年转科,最终定在ICU工作。截至目前,刘成的ICU生涯已经10年时间。对于自己10年的ICU工作,刘成总结到:工作节奏快,身体累的同时心也累。

工作节奏快,是因为来ICU的病人都很危急,救治过程很急,每一分每一秒都是抢出来。同时,有些病人实在无可挽回救治不过来,自己也会很受打击。但是,往往心里还在承受着打击,新的病人又来了,让你来不及悲伤。

刘成说:“当看到病人无法得到救治时,心里会有一种无力感。也让我们感觉到医疗的局限性,所以一旦出现潜在的生命危险时,一定要提前介入和干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成(右二)收到病人送来的锦旗

常年高强度的工作节奏,自然给身体带来了疲惫。刘成说:“身体累还能承受,有时候我们的治疗达不到家属的期望值,得不到他们的理解,让我们更加心累。其实,我们做医生的谁不希望自己的每一个病人都能痊愈呢?”

刘成说:“我能够理解家属为自己亲人的病情着急,但也希望得到更多家属的理解和信任,让我们更有信心地走下去,努力做一个称职的生命‘守门员’。”(罗轩 张心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