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健康杭州
身体呈现“S”形
像一个“扭曲的舞者”
见过高贵典雅的芭蕾舞、热情洋溢的拉丁舞、风格迥异的民族舞······但这样的舞蹈还是第一次见!
23岁的小李(化名)因小时候高热导致发育较同龄人缓慢,同时不断被“癫痫”困扰,智力一直停留在了5岁左右的水平。
3年前,父母发现他行走时脖子会不自主向一侧歪斜,后来脖子歪斜的幅度越来越大,躯干也逐渐向右侧歪斜,身形体态呈现“S”形,导致他行走时身体不自主地抖动,像一个“扭曲的舞者”。严重时需地上爬行,对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他四处就医却效果不佳。
图片由稿源提供
抱着一丝丝期望,父母带着他来到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寻求帮助。神经精神多学科联合(MDT)专家团队立即组织会诊,考虑小李异常的身体扭曲属于一种肌张力障碍,和神经发育异常有关。
综合实际状况,MDT团队为小李制定了药物+神经调控(经颅磁刺激治疗)+针灸理疗等综合性的治疗方案。经过一段时间的积极处理,小李“S”形扭曲明显减轻,能自行行走。
一瓶饮料下肚
糖尿病患者当场“起舞”
许阿姨(化名)今年53岁,患有糖尿病3年了。服用了降血糖药物后身体没什么不舒服,她平时也就不怎么监测。
在最近的一次聚会时,许阿姨喝了一瓶饮料,当场就出现右手不自主上抬,还不停翻转和拍打,仿佛跳舞一般,意识也有点模糊。
随后入住了杭州七院的神经精神多学科联合病房(开放病区三)。检查发现血糖26.4mmol/L,经神经内科、精神科和内分泌科医师讨论,诊断为糖尿病非酮性偏侧舞蹈症。
这种疾病是与高血糖状态及多巴胺活性相关的运动障碍,通常被认为与高血糖所致局部血管通透性增加和局部代谢障碍有关。
经过积极地血糖控制后,许阿姨的舞蹈症状消失,顺利出院。
追求“极限血糖”后
每天早上定时“跳舞”
和许阿姨一样,王阿姨(化名)也是一名糖尿病患者。相反,她对自己血糖控制要求极高。在严格饮食控制的前提下,还经常自行增加胰岛素剂量,就为了达到“极限血糖”。
最近家人发现,王阿姨每天早上10点左右定点开始“跳舞”。走路时手舞足蹈,有时十几分钟,有时半小时左右。事后问怎么回事,王阿姨经常一脸茫然,并不知道刚才发生了什么。
门诊医生考虑可能是癫痫样发作,但视频脑电图检查未见痫样放电。经过MDT专家团队会诊后,考虑王阿姨可能存在“低血糖综合征”所致的运动障碍。
这是一种因血糖偏低引起的并发症,常见的有交感神经系统兴奋(四肢发抖、出汗),癫痫症状,锥体外系症状(阵挛性舞蹈、强直性痉挛),小脑症状(共济失调、辨距不良)等。
住院期间监测血糖,果然发现王阿姨多次血糖偏低,最低只有1.8mmol/L。诊断明确后,医生为她减少了胰岛素剂量,调整血糖至合理水平,1周后痊愈出院。
这些另类“舞者”
都是运动障碍“惹的祸”
这些不同的“舞蹈”都能够被归类为运动障碍,根据运动程度的多少,分为少动性运动障碍和多动性运动障碍。
图片由稿源提供
少动性运动障碍
典型代表是帕金森病,少动、强直是其核心特征,一般表现出运动迟缓、运动幅度降低和肌张力异常增高。
多动性运动障碍
典型代表是亨廷顿病,也可以是其他原因损害基底节区、小脑系统等,出现舞蹈、投掷、手足徐动、抽动等异常运动。
临床症状和病因往往较为复杂,需要仔细甄别。有时部分“舞蹈”症状需要和癫痫进行鉴别。癫痫发作往往时间短,反复发作,每次发作的类型基本相似,部分患者脑电图可能异常。而运动障碍发作基本不伴有意识丧失,持续时间较癫痫发作明显延长。
因此,如果患者出现不一样的“舞蹈”要立即到医院就诊,并把患者的病史信息详细告知医护人员,帮助医护人员更精准地寻找原因,以便得到及时的治疗。
供稿: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