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守护心脏健康,从了解冠心病防治开始

冠心病是全球范围内导致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不仅影响着中老年人的健康,也逐渐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给社会和个人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或许会遇到这样一类患者:他们平时看似健康,无任何不适,却突然遭遇心肌梗死,令人措手不及,这类患者很可能早已是冠心病的“受害者”。因此,及早发现和解除这些威胁健康的“定时炸弹”,对于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梳理鞍山市中医院薛丽辉教授和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梁廷臣教授的科普视频内容,总结了冠心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要点,以提高公众对冠心病的认识。

早期诊断,揪出潜藏的“心脏杀手”

临床上部分患者冠状动脉虽然存在病变,但并未表现出如胸痛、胸闷等典型的心肌缺血症状,心电图上也未捕捉到异常变化。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可以掉以轻心。事实上,部分心肌梗死的患者,在发病前往往无明显症状。那么,我们能否早期识别出这些冠心病患者?答案是肯定的。在薛丽辉教授的科普内容中介绍了以下几种临床上常用的检查手段。

动态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是一种无创检查方法,可以24小时或更长时间连续监测患者心电活动,提高对短暂的心肌缺血发作及一过性心律失常的检出率。患者在佩戴记录仪期间,可以进行正常的日常活动,如工作、学习、休息等,无需住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1:动态心电图记录仪(左)及捕捉到各导联ST-T改变(心肌缺血改变,右)

运动负荷试验

运动负荷试验,是通过踏车、平板等运动工具进行运动负荷后,评价心脏的储备功能。其原理是,当机体在运动状态时,心脏负荷加重,通过神经体液的调节作用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以满足心肌耗氧量增加的需求。而当冠状动脉存在狭窄时,运动状态下冠脉储备功能降低,狭窄的冠状动脉血流量不能相应增加以满足心肌耗氧需要,从而导致心肌缺血,并在心电图上出现相应的改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2:运动负荷试验(平板运动)

冠脉CT

冠脉CT,即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是一种用于检查冠状动脉是否存在异常的医学影像技术。冠脉CT检查具有无创性、准确性高、适用范围广等优势。冠脉CT能够清晰显示冠状动脉的走行、结构以及是否存在粥样硬化病变,并评估病变的位置、受累的范围以及狭窄的程度,这对诊断冠心病具有重要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3:冠脉CT检查及成像

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造影是通过特制心导管经皮穿刺(常选择桡动脉或股动脉)至升主动脉根部,注入造影剂,使冠状动脉显影。这一过程可以清晰地显示整个左或右冠状动脉的主干及其分支血管,从而帮助临床医生观察冠状动脉的形态、狭窄程度、闭塞情况和血流动力学变化。冠状动脉造影是目前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但由于冠脉造影是一种有创检查方法,存在一定的手术风险和并发症风险,因此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临床医生的建议进行综合考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4: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及血管成像

预防心血管事件:从生活方式调整到药物治疗

对于冠心病患者而言,无论是否表现出明显的症状,临床医生都应当给予同等的关注与重视。这是因为无症状的状态并不代表疾病本身是无害的或处于静止的。冠心病作为一种威胁生命的慢性疾病,一旦病情恶化,会迅速引发严重的心血管事件。

薛丽辉教授的科普内容中介绍了患者确诊冠心病后,需积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管理并改善健康状况。首先是保持规律、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均衡饮食;适量的体力活动,如散步、游泳等有氧运动;此外,戒烟限酒、保持理想体重、充足睡眠以及良好的心理状态。

在生活方式调整的基础上,患者还需密切关注血压、血脂、血糖等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定期进行相关检查,根据医嘱服用降压、调脂、降糖药物,确保这些指标维持在正常范围内。同时,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能够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的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钙通道阻滞剂等,这些药物能够有效缓解心绞痛等症状,减少心肌缺血的发生。此外,中医药在冠心病的防治中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麝香保心丸等中成药,通过活血化瘀、芳香温通的机制,有助于保护血管内皮、缓解心肌缺血症状,进一步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1]。

二级预防:改善冠心病患者预后的关键

对于已经历心肌梗死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的患者,仍然面临持续的血栓风险,部分冠心病患者会反复经历心肌缺血事件。既往临床研究显示,亚洲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出院后,随访2年死亡率约3.6%[2]。因此,对冠心病患者而言,二级预防同样重要。

如何做好二级预防?梁廷臣教授的科普内容中重点介绍了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硝酸酯类药物及中成药等常用药物在二级预防中的作用。

β受体阻滞剂:通过抑制心脏β肾上腺素能受体,从而减慢心率、降低血压、减少心肌耗氧量和心绞痛发作。β受体阻滞剂能够降低心肌梗死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死亡和再梗死的风险[3]。

ACEI:ACEI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II的生物合成而降低血压。研究发现,除降压作用外,ACEI还具有显著的心肾保护作用。对于冠心病患者,尤其是射血分数<40%,以及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者,如无禁忌证,应长期持续使用ACEI[4]。

硝酸酯类药物:主要用于扩张冠状动脉、改善症状。对于多支血管狭窄的患者,支架无法完全解决问题,若仍有心绞痛症状,则需服用此类药物。

中医药:中医药具有多靶点、多途径、副作用小的特点。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医药治疗,能进一步降低心绞痛和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如麝香保心丸,是一种芳香温通类中成药物,能有效预防心绞痛发作和缓解症状,对冠心病患者具有较好的治疗功效[1]。

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联合P2Y12受体抑制剂已被推荐作为ACS患者抗血小板治疗的优先选择[4]。

降脂治疗:选择上首选他汀类药物,推荐起始应用中等强度他汀,必要时联合非他汀类药物治疗[5]。

总结

通过现代医学手段,我们可以及早发现、及早治疗,从而降低心肌梗死等严重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对于已发生心肌梗死的患者,二级预防同样重要,需合理使用β受体阻滞剂、ACEI、硝酸酯类药物及麝香保心丸为代表的中医药等多类药物,以降低心绞痛和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提升生活质量。健康之路,我们携手同行!

参考文献:

[1].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 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中国专家共识[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38(2):145-153.

[2].Zhang S, et al. Antithrombotic management and long-term outcomes following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for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in Asia. Int J Cardiol. 2020 Jul 1;310:16-22.

[3].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中国药师协会. 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J].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6,8(6):19-108.

[4].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和治疗指南(2024)[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24,52(6):615-646.

[5].中国血脂管理指南修订联合专家委员会. 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年)[J]. 中国循环杂志,2023,38(3):237-271.

更多心血管精彩内容

快来“医生站网页版”瞧一瞧

精彩资讯等你来

*"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