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设清纯的周冬雨于10月17日出席北京电影学院70周年校庆,谈“电影表演奖”获奖感言及未来演艺路时语出惊人:“我像白酒一样,后劲儿比较大,我希望以后后劲儿会更大一些,但我永远不会上头,会很清醒。”

酒香君听完此话感慨,周冬雨用白酒形容自己确实恰切,因为白酒看似无色透明,饮后却于五味杂陈之后,尽显醇美悠长。所以网友也评价说比喻的恰切。但那后劲儿不叫上头而叫余味悠长,就像好演员塑造了一个有内涵、有深度的艺术形象,它经过时间的沉淀,愈发回味隽永。若要让大家睿享白酒滋味,看来白酒科普任重而道远啊。

一、白酒的香味从粮谷中来

白酒是世界第一大蒸馏酒,流派纷呈,工艺也各有不同,但大致就涵盖发酵生香、蒸馏取香、陈年储藏和勾调定型四个阶段,不添加外来物质,酿出的酒晶亮透明、醇香优雅而浓郁,豪饮易醉,细酌慢饮则香溢唇齿,其中尤以纯粮固态发酵、固态蒸馏的酿造技艺所酿白酒,其余味悠长非寻常蒸馏酒可比。

“隔壁千家醉,开坛十里香”,这副对联说的就是中国白酒。一瓶白酒开了,茅台,五粮液,或是竹叶青,隔着几米就能闻到香味,有粮食的香气,也有果味,就像花香一样馥郁,闻到后整个人都愉悦了。

因为以粮谷为原料,所以优质白酒有醇厚醉人的香气,伏特加等高纯度食用酒精与之相比,干干净净,味道极短,唯有后期添加果木香味才有滋味。以及白兰地、威士忌等液态法所产的蒸馏酒,其发酵强度较小,只有几十个小时,液态蒸馏的温度也较低。而由粮食经过几十天的高温发酵,和固液分离的高温蒸馏,所酿出的酒尽管酒精度较高,却依然能够在浓郁之中有一份优雅和温润,刺激的味道会缓和很多,喝完后自然会感觉余味悠长。

这样香味悠长,回味无穷的白酒,要在“理性饮酒”的健康观念下适度饮用,到“微醺”的状态就停下,睡一觉起来依然会精神饱满,丝毫不上头。

二、口感醇厚,回味无穷

白酒收藏的时间长了,口感会比较醇厚,没有新酒那种又辣又呛的锋利感,回味甘甜,劲道冲鼻。优质白酒有层次分明的口感,有酸,甜,苦,辣,涩,五味俱全,自然协调,有粮食本身的清香,也有独有的回甘味道,饮用后口齿留香。

白酒入嗓确实有点儿辣,但过喉之后,胃里会返还一股余味。入口需绵柔,过嗓需顺畅,回味需醇香,方才算得上是美酒。

白酒后味儿悠长,一方面是因为酒好,酒香,酒味,各个元素之间做的平衡。传统的白酒不似现今流行的果酒,以甜味和刺激取悦饮者。一上来就觉得是好东西,没有什么值得回味的内涵,只会让人觉得不过如此。

另一方面,则是源于喝酒的气氛,一桌餐饭,三五好友,让人觉得和谐美好,过后想起来,眼前是难忘的相聚时刻,口里是白酒悠长的回味。

但喝酒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坚持适度原则,在微醺的状态下聊聊天,散散步,酒意一小会儿就散去了。这时候一定要避免酒驾,因为即便是在自我感觉不上头的状态下,人们仍是不能保证行车安全。

三、轻酌慢饮,拒不上头

西方经常用葡萄酒佐餐,与之对应,中国这边也有“下酒菜”的说法,因为酒类不宜空口喝,空口难以感知酒的余味幽韵,且更容易醉。

白酒还应该是慢慢喝。举杯斟满,一饮而尽,是很唐突的饮法,正确的姿势是轻抿。

在中国的饮酒文化中,白酒一般是餐桌上的点睛之笔,在食品的陪衬下,醉人的白酒更值得回味,上头的感觉也会发散得更快。

为什么总说喝酒要配花生米呢?这个小经验是有道理的。

一口酒,先轻抿,喝的时候不要在嘴里停留的的时间过长,入口即咽,待入胃后,会返回一股香气,就着香气,来颗花生,酒的香醇配上花生的脆嫩,还是挺美的。

网友们调侃做白日梦的行为,总是会说:“但凡有一粒花生米,就不会醉得这般厉害”,是说好酒配上下酒菜,人就会静下心来慢慢喝,不至于闷头喝酒,把自己灌醉了。

白酒有后味儿,就像诗一样绕梁三日,值得品味。这种后味儿是一种厚积薄发的精气神,是中国人骨子里的那股韧劲儿。

白酒有余味,就像中国画的留白,让人有想象的空间。

不上头是白酒的一种智慧,微醺的境界,内心的空明,是中国白酒独特的魅力。

至于后味儿绵长的白酒,要搭配什么样的食物,酒友才会细心品味,事后不上头呢?相信一千个读者心目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希望读到这里的朋友可以留言写下自己最爱的下酒菜,与酒香君交流讨论。请关注网易酒香,我们会为大家带来更多有趣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