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问:今天《大秦赋》的评分降了吗?又降了。

最近热播的《大秦赋》是一部经费燃烧的史诗大剧,对历史的还原程度很高,比如战阵、武器、盔甲、服饰、宫城、器物等等,均能在博物馆里找到相对应的文物原型。所以一经播出,就获得了许多关注。但随着剧情的推进,拖沓的节奏,脸谱化的人物,抢戏的配角......让这部戏从评分8.9一路下滑,近日更是口碑触底,招致群嘲。

《大秦赋》虽然不能算是一部好剧,但是剧中偶有闪光之处。尤其是剧中无处不在的酒香,仿佛穿越了数千年的光阴,让我们可以重温那时的风云诡谲,波澜壮阔。

《大秦赋》中,有很多宴饮的场面。剧中人物喝酒如喝水,无论是庙堂之高,还是江湖之远,各种场合都有酒的出现。其实,商鞅变法之后,秦国税重抑商,酒价十倍于成本,可想而知,那时的酒绝对算得上是奢侈品,岂能不分场合人人畅饮?再者,秦以前的夏商周时期,酒多用于祭祀、贵族饮用和邦交谈判,并没有走进日常生活。还有秦国屡次禁酒,因为酿酒会大量耗费粮食,以当时秦国的国力来看,如果不对酿酒加以节制,老百姓的温饱都将困难重重。好在剧中饮酒之人多为权贵阶级,倒还不算失真。

酒香君发现在《大秦赋》中有很多特写画面都给到了酒,可以看到剧中的酒液多呈乳白色。秦代的酒与现在的酒到底有何不同呢?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许卫红介绍:“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南部的岩村墓地出土了秦代的酒,从铜壶里倒出来的时候接近于无色。两千多年了,这些酒经检测仍含有多种氨基酸,以及酵母菌、蛋白质、淀粉等。能判断它是发酵酒,不是烧酒。所以,《大秦赋》里像米酒一样乳白色的酒是有考古根据的。”看来《大秦赋》确实做了一些功课,在道具方面颇为用心。

另外,剧中人们饮酒的器皿呈椭圆形,不深,左右两边有延伸出来的部分可以拿举。它就是大名鼎鼎的“觞”,因为形状类像飞鸟,所以它也被叫做“羽觞”,又称“耳杯”。

晋代书圣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有过“流觞曲水”的描述,这是文人间的一桩雅事。但是,酒杯如何在水池中漂流而不翻洒呢?看到剧中“觞”的外形,想必大家就明了了。平底、浅腹,整体线条较为流畅的觞,像小船一样,自然可以平稳地浮在水面。而且这种器皿多为木制,表面以漆饰之,既美观又坚固。如果大家感兴趣,不妨去博物馆中寻找一番,各种各样的酒具绝对可以让人目不暇接。

《大秦赋》中除了对酒水、酒器的完美复刻,还有很多关于酒人、酒事、酒文化的细致展现。

“毛遂自荐”这个成语故事可能大家都很熟悉,但是毛遂好酒这件事却鲜为人知。《大秦赋》中的毛遂贪恋美酒,赵国公子赵偃发现并利用毛遂的这一嗜好,等到阴谋得逞,毛遂悔之晚矣。这个片段短小精悍,展现了权谋与手段,也让酒成为了最佳配角。

《大秦赋》中还展现了交杯酒这种有趣的民俗,王族公子成婚时,要与妻一瓢共饮,两瓢以红线相牵。不管是秦王的嫡子赢异人与韩霓共饮合卺酒,还是赵国二公子赵偃与娼女成婚时,都是如此。

《大秦赋》虽然瑕疵明显,但是关于酒的演绎,却十分生动醉人。中国酒文化博大精深,若是有一部以酒为主角的电视剧,酒香君一定会锲而不舍地追剧到底。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作者:王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