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顺应消费升级和产业调整的综合变化,许多酒企纷纷加磅体验营销,或通过品鉴会,或通过回厂游,向消费者详细讲述自家产品的品质优势和风格特点,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也开始了解白酒、熟悉白酒,白酒市场逐渐步入睿享消费的时代。然而还有一些人,任酒业人士如何耐心讲解,总是固执坚守自己的观点,成为唤不醒的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两种,一种认为凡是工业化生产的白酒都是酒精勾兑,只有小作坊生产的才叫粮食酒;另一种认为酱香酒是最好的酒,其它白酒都不行,前者沉睡不醒,后者则是半睡半醒。

那么,市场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唤不醒的人?个别消费者的认知偏狭固然是一方面,但主要原因还在于酒类从业者与消费者的沟通长期缺失所造成的。

比如有消费者认为凡是工业化生产的白酒都是酒精勾兑,这一观点出现在1990年代中期的白酒勾兑风波之后,当时别有用心的酒企趋红踩黑,把白酒生产工艺中的勾兑曲解为酒精勾兑,用以诋毁风头正盛的苏鲁豫皖白酒企业。此举固然帮其实现了短暂的市场增长,但其真实的品质水平并未达到让消费者青睐的水准,所以后来又隐匿山林。

那么当年白酒行业真的是酒精勾兑占据主流吗?显然不是的。事实的真相是,白酒泰斗沈怡芳(已故)讲述建国以来白酒工艺的创新发展史,提到新工艺白酒在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历史作用。什么是新工艺白酒,因为担心消费者再生误解,业界人士讳莫如深。当时的新工艺白酒主要分为三种,一种是仿照西方液态法工艺蒸馏的高纯度食用酒精勾兑传统固态法酿造的白酒;一种是液态法蒸馏的食用酒精或半固态法酿制的白酒串蒸固态法的酒醅;一种是用香精香料调制食用酒精以生产具有固态法风味特点的白酒。其第三种是消费者最不可接受的,其实在业内占比很小,但因为业内人士没有详细讲清楚新工艺白酒的风格特点和工艺要点;而有些企业为了商业利益最大化,也没有对新工艺白酒进行明确标注,导致消费者在不知情的前提下,对白酒缺乏信任。

但中国作为礼仪之邦,饮酒礼仪是我们社会日常中不可缺少的生活常识,而如何辨识一瓶酒的好坏就成为一项十分重要的酒桌技能。于是,以茅台酒为代表的酱香酒企业率先向消费者灌输这一技能,并很快为广大消费者所接纳。酱香热由此而起,有一批消费者养成了只喝酱香酒的习惯,甚至到了“宁喝垃圾酱、不喝优质浓”的地步。

近两年来,各大白酒企业面向消费者的体验和推广活动越来越多,消费者所了解和掌握的白酒品鉴知识也越来越多,鉴别酒质好坏的技能也在不断提高。与此同时,酱香热内部也开始发生分化,曾经盲目的消费者开始逐步觉醒,远离那些号称堪比茅台酒质、其实以次充好的垃圾酱酒。

唤不醒的人为什么会存在?除了酒界人士与消费者长期沟通缺失之外,就是话术传递存在障碍。

凡科学、理性的知识,多有话术严谨、表述克制的特点,需要消费者通过学习才能充分掌握。而消费者渴望掌握的是一招致胜的技能,于是“加水混浊即是纯粮酒”的讹误,竟然比所有的专业科普都要流传深广。

但不必因为有些消费者容易偏听偏信,就气馁或者转而以偏执的话术来误导消费者。事实上,白酒产业的历次调整以及产业格局的历次变迁,都是消费者的消费选择在发生着基础性的作用。而面向消费者讲清楚自身的品质优势和风格特点,需要耐下心来,一砖一瓦地垒筑,因为这是一项产业健康发展所必需要长期坚持不懈的基础工程。

耐下心来与消费者进行沟通,才会发现白酒品评话术本身就与消费者的认知存在偏差。比如浓香酒的话术中,四川浓香多是“窖香浓郁”,黄淮浓香多是“窖香幽雅”。这些话术在专业品酒师看来很好理解,这是因为经过了长期的专业训练的缘故,但对于消费者而言,就显得生涩。因此,酒企在做消费者体验营销的时候,必须要根据企业产品的风格特点,以及形成风格特点的工艺要点进行梳理,然后转换成消费者耳熟能详的形容词汇来表达。

面对唤不醒的人,终究要是要由人来坚持做唤醒的工作。因此,酒企必须要有一套规范的话术,然后培养一批专业的团队,来向消费者讲清楚产品的品质故事。这支团队不是消费者或者第三方机构,而是企业自身的营销团队、广大的经销商队伍,以及市场上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消费者。

笔者在2006年初访茅台酒厂的时候,就亲眼所见茅台酒厂的领导团队和营销团队定期下车间体验生产的场景。他们熟悉茅台酒的风格特点,了解茅台酒的工艺要点,因此面对消费者的各种疑问,他们都能对答如流,也因此在消费者面前建立起了专家的形象,取得了消费者的青睐和信任。

所以,当消费升级已经进入知性消费时代,满足消费者的睿享生活需求,就必须持之以恒、科学有效地唤醒那些唤不醒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