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酒业最受关注的一家创业公司,宝酝自成立以来就备受关注,更是被业内称作“中国酒业新物种”。

2020年5月9日,宝酝踏出了在酒业的第一步,宝酝名酒品牌诞生于北京,以渠道为切口进军酒业,致力于做好名酒,在多品类细分市场全方位地创造价值。

经过一年多的快速发展之后,如今的宝酝已经不只有宝酝名酒这一渠道平台。今年上半年宝酝成功打造了自有酱酒品牌——宝酝酱酒。在刚刚过去的春糖,宝酝还与五粮液强强合作,推出了大单品——五粮印象。

从赋能渠道延伸至多个品牌,宝酝这一系列举措的背后是否有着更先进的发展思路?为什么宝酝又被称作“中国酒业新物种”?宝酝的成长轨迹是否会代表中国酒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近期宝酝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总裁李士祎接受了网易酒香的专访。解答了以上种种问题。

酒香专访|李士祎:从宝酝名酒到宝酝集团,愿景成为世界级酒类公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酒香专访|李士祎:从宝酝名酒到宝酝集团,愿景成为世界级酒类公司

网易酒香:宝酝在今年推出自有品牌宝酝酱酒是出于何种考虑?

李士祎:宝酝从创立之初,实际上就是想打造一个“超级品牌”加“超级渠道”的综合酒类集团。品牌包括自有品牌和代理合作品牌;渠道包括宝酝名酒连锁、酱酒美学馆,以及我们通过运营大品牌所建立的整体的全国性的终端网络。品牌与渠道是同时推进的。

我们在今年开始投入宝酝酱酒这个品牌,产品在四月份刚刚发布,这是按照既定方针的展现。因为是新品,所以业内比较关注宝酝酱酒,其实我们对其他品牌的投入也都在继续。

因为对宝酝来说,自有品牌和代理合作品牌是并重发展,这是宝酝集团的DNA,是企业长久的战略。宝酝不会因为做代理而不做自由品牌,也不会因为做自由品牌而弱化代理品牌。

在世界最顶级的酒类公司中,我们观察到都是自有品牌和代理品牌同时去操作的。在宝酝,我们的自有品牌和代理品牌其实是像一个球队一样,没有哪个是最核心的,我们希望形成一个集团化的作战。我们特别希望宝酝未来是会经营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品牌,但不会都是自有品牌,一定要有若干合作牌才可能会更多。

网易酒香:同时运营自由品牌和代理品牌,是否会有不同的战略发展规划?

李士祎:我们其实是有很清晰的目标。大家可以看到,最近我们做了不少市场举措。宝酝名酒是我们最早成立的业务板块,之前一直宣传的也是宝酝名酒,现在我们已经有了更名,整体上叫做宝酝集团。宝酝集团作为母公司,下面的业务开始清晰化。

宝酝集团的主力业务可以归成三类,一类业务叫宝酝名酒,宝酝名酒实际上是一个商号品牌,连锁体系,我们将代理品牌纳入这个商号,提供平台。我们与国台、金沙等酒企的合作都是在宝酝名酒的商号下。

第二类业务是宝酝酱酒,也就是所谓的自有品牌运营。第三类业务,是我们的浓香战略,比如刚刚面向全国发布的五粮印象新品。

因为酱酒优势就在于稀缺,这也导致每一个酱酒品牌的量有限,酱酒产品价值可以比较高,但是无法满足全国性的经营。

宝酝与五粮液战略合作推出的五粮印象,它可以满足宝酝集团全国性的布局和网络,同时这一个品牌就可以形成几十亿的一个业务规模。酱酒就会因为产能受限,短期内无法达到这个规模。

宝酝集团希望综合发展,这也是我们结合世界酒类市场发展规律对中国酒类市场的一个判断。

我永远相信酒是一个情感的消费产品,是一个社交的消费产品。酒作为情感消费品而不是必需消费品,不同消费者就会有不同的偏好,就决定了一定会有众多品牌满足偏好。从这一根本点出发,所以顶级的酒类公司一定都会有若干品牌,我们见到的世界范围内顶级的酒类公司都是如此。

宝酝集团目前虽然很小,但是我们的目标对象是这些世界级的酒类公司,像他们学习。中国市场很大,我们经营宝酝集团的时间还有几十年,就一步一步这样去走,也许几十年后我们成长起来也会变成一家真正世界级的公司,这是宝酝集团的核心的愿景。

网易酒香:为什么宝酝集团被称作中国酒业新物种?

李士祎:主要是因为宝酝集团正在做的“超级品牌”加“超级渠道”的模式,是过往在中国酒行业内很少见的。在全世界的顶级酒类公司里,都是这样的模式,但中国目前还没有,宝酝就是在走这条路,把品牌和渠道结合在一起来经营,所以对中国酒业而言这是一个新物种,实际在国际上已经很常见的。

把品牌和渠道结合在一起来经营,是一个整体性的升级。过往中国酒行业渠道跟品牌分的太清晰了,实际上不是。品牌公司要有很强的渠道思维,渠道公司也要有比较强的品牌能力,才能够面对未来的市场竞争。

网易酒香:那您您如何看待中国酒行业现阶段的状态和未来趋势?

李士祎:我觉得中国酒行业开始进入一个比较成熟发展的阶段。我们看到这一轮的酱酒热高潮,我认为未来这样的状态不会再有了,应该是会进入一个比较稳定发展的阶段,各类白酒都会有机会的发展时期。

我们常说中国经济的“新常态”,像酒行业过去这两三年酱酒热崛起,这不是新常态,新常态应该更多的是内生的、持续的发展。酱酒超级爆发是风口,把握住风口可以上一个新台阶,没把握住风口在未来的新常态下也会有机会,经营能力跟上去,可以做得更扎实更稳,只是爆发力弱一些,没有那么快,但是反而会更长久。

网易酒香:从发展来看酒业未来的竞争态势如何影响企业?

李士祎:以往酒行业经常可以有“一招鲜”,但在现在这个时代,“一招鲜”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更加立体,更加综合。

未来,一个企业的系统能力要求很高。现在也有一些“社群营销”等的创新,能带来一个突破,但是那个突破只是切开了一个小口子,如果企业不能在这个过程中间快速的成长为更加立体综合,切开的这个小口子很快还会被挤回去的。

也就是说“一招鲜”在酒行业已经无法获得成功了,一个公司必须要有“三板斧”。

从“一招鲜”到“三板斧”,要走到理想状态,企业还应该有“降龙十八掌”,这将是一个更加立体更加综合的。

在未来,企业这种综合和立体性的竞争,对企业提出最基础的两个要求。

第一就是对人才的要求,人才会成为一个最稀缺的资源。公司是否能组建一支更完整的团队,来应对综合的复杂战役,这是我认为比较重要的。人才是第一位的,第二是资金。在系统运营上,会对企业提出更高的资金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