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因酩酊大醉而误事、伤人、犯浑、醉驾的事情实在是不胜枚举。更有甚者甚至因醉酒而被人割去了大好头颅,丢了卿卿性命者在史籍中也大有人在。
若提及喝酒误事,这一位必是典型的负面教材。
乌巢守将淳于琼嗜酒如命,醉卧帐中,在其全无防备之际,曹操烧毁了乌巢之粮,生擒淳于琼。曹操割下淳于琼耳朵、鼻子、手指、脚趾,放他回营。袁绍听说淳于琼因贪杯导致乌巢被劫,大怒,当即将其斩首。
近来因酩酊大醉而误事、伤人、犯浑、醉驾的事情实在是不胜枚举。更有甚者甚至因醉酒而被人割去了大好头颅,丢了卿卿性命者在史籍中也大有人在。
若提及喝酒误事,这一位必是典型的负面教材。
乌巢守将淳于琼嗜酒如命,醉卧帐中,在其全无防备之际,曹操烧毁了乌巢之粮,生擒淳于琼。曹操割下淳于琼耳朵、鼻子、手指、脚趾,放他回营。袁绍听说淳于琼因贪杯导致乌巢被劫,大怒,当即将其斩首。
淳于琼贪杯,造成了《三国演义》三大战役之一的官渡之战发生了大逆转,影响巨大。淳于琼也因耽于美酒,献出了自己的鼻子、耳朵、手指、脚趾,乃至性命。
大家所熟知的另一位三国时期的猛将张飞,也是喝酒误事阵营中比较典型的一位。
关于张飞多数人是通过小说《三国演义》管窥一二的,其实,在正史中也确有其人。
据陈寿《三国志》记载,张飞字翼德,河北涿郡人。其最有名的事迹是在长阪坡喝断当阳桥,为了阻挡曹军的追赶,他一夫当关。“二十骑拒,后飞拒水断桥,目横矛曰:身是张翼德也,可来共决战。敌皆无敢近者。”张飞不可谓不勇猛,但是却有一个致命弱点,就是嗜酒如命。
《三国演义》中对张飞有如下描写:“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这员猛将武力值极高,却也极爱喝酒,时常喝得大醉。或许这与他“卖酒屠猪”的经历有关。
部下知其爱酒,往往投其所好献酒以解其酒瘾。但是张飞不仅好酒,酒品还极差,每每他喝醉了酒,动辄鞭打下人,有时甚至活活将人打死,祸根也因此而深深埋下。
其义兄刘备虽然时常劝诫,直言其酒后鞭打身侧左右健儿,正是取祸之道,必须予以警戒。然而张飞却禀性难改,虽知刘备实乃好意,但是酒后施暴的恶习却始终未改。
《三国演义》中颇费笔墨地对张飞醉后打人进行了细致地描写。在第二回“张翼德怒鞭督邮”中,张飞在“喝了数杯闷酒”之后,借着酒劲把残害百姓的督邮打得半死,“一连打折柳枝十数条”,由于这次莽撞的“醉打”,刘关张不得不再次出走。
张飞因醉被人割去首级之事,在《三国志》中也有所披露。刘备为报关羽之仇,兴兵讨伐孙权。张飞正在阆中,因其报仇心切,责令“三日内创办白旗白甲,三军挂孝伐吴”,但帐下两员部将范强、张达却声称难以领命,要求宽限。
于是张飞大怒,叱武士将二人缚于树上,各鞭背五十。鞭毕,以手指之曰:“来日俱要完备!若违了限,即杀汝二人示众!”然而世事难料,张飞没能杀了二人,却在大醉中被这两员部下割去了首级。《三国演义》第81回“急兄仇张飞遇害”中这样写道:
张飞在殿中,神思昏乱,动止恍惚……飞令人将酒来,与部将同饮,不觉大醉,卧于帐中。范张二贼探知消息,初更时分,各藏短刀,密入帐中,诈言欲禀机密重事,直至床前。
原来,张飞每睡不合眼。当夜寝于帐中,二贼见他须竖目张,本不敢动手,因闻声息如雷,方敢近前,以短刀剌入飞腹,飞大叫一声而亡,时年五十五岁……
二贼当夜割了张飞首级,便引十数人连夜投东吴去了。
可悲可叹!如此一员猛将,不死于战,却死于酒;不死于敌手,却死于心腹,真是一个让人无奈的悲剧。后人叹曰:伐吴未克先丢首,秋草长遗阆中愁。劝君切莫贪醉酒,张飞教训后世留。
酒是好东西,但却不可贪杯!酗酒不仅误事,还容易酿成大祸!酒后若是无德,小则因酒耽误前程,耽误事业,重则违反乱纪,害人伤己。以史为鉴,酒香君奉劝诸位酒友饮酒莫贪杯,有节,有度方为饮酒之道。
酒喝多了,难受的是自己,难堪的也是自己。双节将至,年终岁尾少不了酒局应酬,酒桌上不贪杯、不拼酒,少喝几杯,不醉为宜,酒到微醺,最是完满。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