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中国酒业协会成立30周年庆典在山东泰安举行。1992年11月26日,中国酒业协会在泰安举行成立大会。时隔30年,协会庆典再次回到泰安,并以“重如泰山再出发”为主题,一方面回首往事、总结历史,以示不忘初心;另一方面集思广益、众心成就、携手擘划未来。而庆典活动的忆往昔、看今朝、向未来等流金岁月的环节故事,更是搅动了多少人的胸臆,勾起了多少人的热泪。

回顾往事,中国酒业30年,大致经历了从规模、效益小到大的双双快速扩张,再增速换挡、从大到强的转变过程。在这30年间,中国酒业协会也在不断与时俱进,丰富、发展和完善着自身的职能和作用,而名优酒企和酒业人士,也在协会的擘划和引领下,在竞争中成长,在竞合中发展,使中国酒业逐渐成为“美好生活、美酒相伴”的建设者,向社会公众和消费市场展现着“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产业形象。

那么30年间,酒业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酒之大者,民生至上”,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党委书记、会长张崇和在中国酒业协会成立30周年庆典并致辞时介绍说,2022年,饮料酒产量4560万千升,销售收入近9510亿元,是30年前的近40倍;利润总额2492亿元,是30年前的234倍。30年来,中国酒业的国际地位显著提升,在铸就酿酒大国和消费大国的进程中取得了历史性成就。而这些成就的取得,离不开中国酒业协会引领行业踔厉奋发,谱写华章。

其实在这一组数字的背后,是酒业持续发展过程中的深层变化。作为横跨一二三产的实体经济,酒类企业之间的竞争,从单一企业、单一品牌或者单一产品之间的竞争,逐渐发展为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再到当前与区域经济协调的深度融合,其对于国民经济的价值和作用日渐提升。作为地域资源型产业,酿酒作为特色产业,成为内陆和远离城市群等地区的经济支柱,成为当地区域社会民生和经济文化综合发展的动力源。而作为生态友好型产业,一方水土酿造一方美酒,承接一方乡愁,酿酒必须与生态和谐共生,天然成就两山经济发展之路,因为酒的风格特点,取决于生态环境的差异性,而酒的品质优劣,则与酿酒生态环境的创建、应用和保护直接相关。而酒又是兼具文化属性和民族特性的产业,成为承载和表达文化自信的一张名片,在国际社会传播者和而不同、和美共生的中国文化主张。

因此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宋书玉介绍说,中国酒业协会30年来,见证了酿酒产业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全面转型;见证了酿酒产业科技创新的累累硕果;见证了酒业人才辈出;见证了中华酒文化焕新时代风采;见证了酒业社会责任担当;见证了千亿营收、万亿市值酒企的诞生;见证了中国啤酒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啤酒大国。

那么如此宏阔的酒业发展史,会以中国酒业协会30年为节点,进行梳理和总结,这其中离不开中国酒业协会30年来所发挥的作用和影响。

宋书玉介绍说,在30年前的中国酒业协会成立大会的会议纪要上,这样写道:“建国四十多年来,全国酿酒界终于有了自己统一的、全国性的行业组织,这有利于加强行业管理,改变政出多门的状况”。其实这是一个由管理到服务的职能转变过程。也是为酿酒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做出的顶层设计,更是引领酒业发展的行动部门。

中国酒业协会的成立,对于酒业发展而言,恰如其时。因为1992年召开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协会的成立,为酒业持续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提供了机构保障。而随着酒业发展的需要,中国酒业协会也从过去以引领和推动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发展为主,职能和作用逐步发展、完善,涵盖了服务和引领酿酒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各个领域。宋书玉也明确表示,中国酒业再出发,协会深感责任重于泰山,要秉持“传播政策法规,传递行业声音,凝聚产业力量,促进和谐发展”服务理念。践行“正直、诚信、责任、感恩”的核心价值观;牢记“为美好生活奉献美酒”的初心使命。全心全意服务好产业;积极拓长、拓宽产业链价值,打造产业经济样板;让美酒产区培育引领乡村振兴,共同富裕,产城融合发展。“我们要从酿造技艺,到科技创新,从产业政策、标准法规、市场营销、品牌塑造、文化遗产,文化传播、职业培训、科教装备、社会责任、国际推广、知识产权、到展览、展示等全面提升我们的服务能力。”

三十年为一世,30年其实可以折射出至少三代人的功业和轨迹,也足以让我们看见酒类产业从量变到质变的深刻变化。北宋文豪欧阳修曾写过一篇文章,《相州昼锦堂记》,称颂当时宰相韩琦的功业,其中有这样一句话,叫“措天下于泰山之安”。纵观30年来酒业的成长与发展,协会的角色、职能和影响无处不在,而且举措有力,又何尝不是措酒业于泰山之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