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程万松
如果你嫌弃历史都是别打扮过的,那就请读读诗歌吧,因为诗歌里有诗人口述他所亲历的历史。如果还觉得不过瘾,那就再读一读酒诗,因为在酒的作用下,诗人的情感更加真挚而狂热,语言也更加生动而磅礴,从而让我们了解到更深刻的史实动态和社会心理。而且,酒在中国历史中无处不在,还有不少酒,本身就是一部简史,比如今天我们将要讲到的汾酒。所以,酒诗不仅让我们沉浸于历史的真实,还让我们可以学到酒的知识,了解酒的产地、名字、滋味、品格,以及诗人饮酒时的体验,还有前人饮此酒的共鸣与感悟。尤其是后者,当诗书人事、酒以人传的时,某一件事、某一个人,或者某一种酒,被后世的诗人反复吟诵的时候,那就会成为一种不容忽视的文化现象,它既记录了史实,又记录了后人对这段史实的态度和看法在如何发生变化。横汾,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样本案例。
横汾,语出汉武帝《秋风辞》的典故。
公元前113年,汉武帝刘彻巡幸河东郡,大致在今天的山西南部,祭祀后土,也就是上古神话中的中央之神,又被称为大地之母。因为当时汾阴出土了一则宝鼎,汉武帝认为这是天赐祥瑞。祭祀归来,汉武帝与群臣泛舟汾河,当地官吏奉上河东神曲酿成的汾河美酒,于是他们在壮硕的楼船上大摆宴宴。酒酣耳热之际,汉武帝诗兴大发,吟出一首《秋风辞》。其辞曰: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
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当时正值深秋,诗歌所描绘的景象,秋意正浓,草木黄落、雁南归,略显苍冷肃杀。但秋也有秋的生机,那就是兰花秀菊。汉武帝触景生情,不禁发出“怀佳人兮”的感叹。有不少诗评家认为,这并不是汉武帝的情色之好,而是求贤若渴,希望能够得到天纵英才的辅佐,帮助他实现攘外安内、天下一统的政治理想。
而事实上,此时的汉武帝已经43岁、在位28年,对外北击匈奴、凿空西域、征伐四方,对内削弱藩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完成了疆域上的统一大业;文化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奠定了大一统思想的基石。此时的西汉正值鼎盛,而汉武帝也正处于政治生涯的高光时刻。此时恰逢宝鼎出土,祥瑞之兆如日中天。
于是乎汉武帝与群臣横船汾河之中,伴着钟鼓琴瑟丝竹管龢之音,纵酒放歌,任它浪花翻滚、汾河东流。忽然,汉武帝感到一股乐极生悲的悲悯情绪,从胸臆之间喷薄而出,不禁发出“少壮几时”老将至的慨叹。
如果你还读过汉高祖刘邦的《大风歌》,你会发现,《秋风辞》与其有相似之处。尤其是起势一句,《大风歌》是“大风起兮云飞扬”,而《秋风辞》是“秋风起兮白云飞”,句法相似,但意境却迥然不同。刘邦吟诵《大风歌》时,西汉初建,内忧外患纷纷扰扰,虽然已至暮年,但他壮心不已,喊出了“威加海内”的梦想。然而当他的曾孙刘彻把他的梦想逐一实现的时候,他的曾孙刘彻却忽然感到,天道轮回、盈虚有数,不仅悲从中来、不可断绝。兴尽悲来有盈虚之数,而汾河的美酒却常常随着时间的变化,历久弥香。岂不叫人慨叹人生之无常?这是一种再真挚不过的情愫,作为血肉之躯的生命体,刘彻人到中年;作为帝国的统治者,他深信天行有常,似乎已经嗅到了西汉由盛转衰的气息。而事实上,西汉的盛衰转圜,也正是从这一年开始,而这首《秋风辞》,便是历史瞬间的一张快照。
后人给这张快照起了一名字,叫“横汾”,或咏史怀古,或抚今追昔,俯仰天地、游目骋怀,感慨逝者如斯、盈虚如彼,举酒属客、曲水流觞之间,又吟诵许多诗赋佳作来。据不完全的统计,直接以横汾为题的诗歌,仅流传至今者,就有140余首,这不得不说是一个高频的词汇。
然而以横汾为题的作诗的第一次高峰,直到初唐时期才出现。或许是汉武帝的《秋风辞》,更多慷慨悲凉之气,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诗文风气不太协调;或者东晋衣冠南渡,而北朝胡人只知道汾清好喝,却对横汾的王气漠不关心;也或者战乱纷仍的缘故,使有些诗作没有流传下来。但当盛唐的宫廷里再次吟诵“横汾”的时候,仿佛一种雄浑浩荡的王者之气重现。“背陕关山险,横汾鼓吹频”,这是唐玄宗李隆基与群臣吟诵的诗句,拿自己与汉武帝相比较,表达海晏河清、万国来朝的政治自信。而自魏晋以来,有不少善酿之人避乱山西,其中就有河东人叫刘白坠者,所酿的鹤觞春醪,更是名动京师、名扬天下。加之山西自古钟灵毓秀、人杰地灵,才子辈出,为天下所看重。在唐玄宗之前,初唐诗人沈佺期、李适、张说、苏頲等人,也都在皇家盛宴上写过以横汾为题的应制诗。以至于盛唐诗人张九龄、李白、王维、岑参等人,都有以横汾为题咏史怀古、歌以咏志的诗作。有唐一朝,山西是中国美酒的首酿之地,不仅传统的美酒林林总总,而且唐太宗从西域引进的葡萄酒等异域酿酒技艺,也在山西落地生根。汾河两岸的美酒,又成为盛唐包容开放的一个缩影。然而到了晚唐诗人李商隐,一句“笳箫凄欲断,无复咏横汾”,唱出了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国殇之痛。“寄花寄酒喜新开,左把花枝右把杯。欲问花枝与杯酒,故人何得不同来?”晚唐诗人司空图的《故乡杏花》告诉我们,固然山河破碎,但汾河的酒依然清奇高洁、风骨傲然。
诗到北宋,横汾又有了另一番文化寓意。梅尧臣的“徒闻汉武帝,独有横汾歌”,苏轼的“应从汉武横汾日,数到刘公戏马年”,张耒的“山川摇落雁南飞,想见横汾鼓吹时”,表达出北宋有识之士普遍渴望收复幽云故土的社会心理。如果你在北宋时来到山西,你在吟诵横汾时,可以喝到的美酒更加奇绝。其中一种叫羊羔酒,是杂糅了北方游牧民族的饮食特点,酿成的一种带有肉香的酒。大英博物馆所存的羊羔酒瓶,是汾酒酿造羊羔酒的历史见证。还有一种叫乾和酒,其特点是酘多水少,是我国固态发酵酿酒技艺的早起形态。山西的酿酒技艺在不断进步,但幽云之地却没有收复,北击匈奴的汉武大帝岂不叫人怀念?
然而北宋一朝没有实现的家国理想,到了“直把杭州作汴州”的南宋,刘克庄的一句“重笺饮渭观濠义,曾和横汾过沛歌”,吟咏江山壮美之余,渴望恢复旧土的雄心更加强烈,然而现实与理想却越来越远。
金元以下,横汾是元好问等诗人眼中的一处山水辽阔、意境苍凉的好风景。到了明清时期,横汾又恢复了它皇家宴饮中不可或缺的角色与环节。如杨士奇的“岂如汉武横汾乐,正似周文在沼时”,王洪的“宴镐皇风远,横汾胜览多”等,横汾已经成为人们咏叹西汉兴盛的标志性盛宴。而唐伯虎的“内家近制横汾曲,乐府新谐役邓歌”,又显示出,横汾已俨然成为皇家宴饮乐舞的代名词。其实此时汾河两岸的美酒,已经为汾酒统领,并深得王公贵族和文人雅士的青睐。他们已经可以一边浅斟汾酒,一边吟诗作赋。而到了清代,宫廷宴饮盛事空前,“横汾”更是成为君臣同吟的主题词之一。作诗甚勤的乾隆皇帝弘历,以横汾为题的诗,前后就有八首诗。“宁誇汉代横汾水,讶拟周家宴镐京”,在乾隆皇帝的眼中,中华文明几千年,盛世必有盛宴,这已经成为一种铁律。那么到了大清帝国时期,最能代表康乾盛世的盛宴是什么?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千叟宴”、“满汉全席”。所以,乾隆皇帝的宴饮诗中,横汾是他上溯周汉,中述唐宋、下沿康乾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盛世标签。清朝宫廷的饮食供奉极为谨慎,内廷饮酒基本是由酒醋局酿制,称之为“内造上用”。不过有资料显示,清廷酿酒的技艺,与汾酒极为相似。而根据《清稗类钞》等资料的记述,在王公大臣和商贾名流的家宴中,汾酒深受欢迎。
那么汉武帝时期的盛宴,何止“横汾”这一场,而何以“横汾”成为西汉盛世的代名词?浅读历史,你或许还以为,这不过是与汉武帝吟诵《秋风辞》时,痛饮了汾河水酿的美酒有关,诗记酒事、酒成诗力,成就了一段千古佳话。
然而当你静静地观察汾河两岸的这片土地,然后再深入研究这片土地上曾经发生过的故事,你会发现,汾河夹在太行山和吕梁山之间,山河表里,仿佛一条襁褓,是华夏文明的主要发源地之一。如此山水形胜,当然也是适宜发酵微生物繁衍、富集和代谢的息壤,酿出的酒和醋,甘润醇厚,有味外之味。正如前文所述,诗人的吟诵以及史书的记载,山西的美酒持久不衰,在人文雅士饮酒赋诗时,出现的频率也极高。这是因为汾河两岸特殊的生态环境和人文传承,成就了山西作为中国美酒核心产区、华夏酝酿第一酒乡的酒史地位。所以,在中国浩瀚宏博的酿酒史籍中,汾河两岸是我国几千年来的酿酒龙脉所存,核心产区鳞次栉比,历史名酒更是枚不胜举。
当人文圣地闻见酒香,岂不叫人诗兴大发、志趣盎然?!
因此当人们行至汾河,品鉴汾河美酒的时候,不禁想起汉武帝“横汾赋诗”的雄迈之姿。只是回想当下的国运兴衰,以及个人的命途多变,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历史命题,不同的诗人有不同的创作情境,生逢盛世者比拟圣君,遭逢乱世者咏史怀古,因此所咏叹和表达的情绪,也各有不同罢了。而且万流归宗,横汾的文化基因,最后注入一杯杏花村的汾酒,为后人所津津乐道。
例如清朝的诗人朱彝尊,就有这样一首词,叫《虞美人·寒食太原道中》:“去年寒食横汾曲,晓雨平芜绿。今年寒食尚横汾,又听□箫吹入杏花村。古今多少横汾客,饮马台骀泽。并州虽好不如归,输与一双新燕旧巢飞。”诗人沿着汾河行吟,饮者汾酒抚今追昔,不仅遥想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曾经到过此处,饮酒赋诗、直抒胸臆,一种的古直悲凉的情绪在胸臆之间郁结喷薄。
再比如康熙四十六年,即公元1707年,发生在清初名臣宋荦晚年的一场家宴上,就直接出现了名为汾酒的佳酿。宋荦,字牧仲,号漫堂,又号西陂,清初商丘人,曾任江宁巡抚、官至吏部尚书,不仅官做得好,而且文学造诣也非常高,少年时曾与侯方域诗文唱和,诗文成就与文坛盟主王士禛齐名;著有《西陂类稿》,收入《四库全书》集部。
晚年的宋荦,人称商丘公,这一年的除夕日,宋荦把家族的子辈和自己的门生召集到家里的漫堂,举行家宴。望着济济一堂的子侄门生,他感慨说,每到除夕夜,宴请宾朋饮酒赋诗以守岁,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雅集传承,可惜断了好些年。今年我请大家来,希望能将这一传统延续。大家听完甚是欢愉,于是入席就位,按照崇古的宴饮之礼,进退有序、觥筹交错,一觞一咏、一唱一和。酒到酣处,一位门生说到,商丘公已经七十五岁高寿,然而身体康健、精神矍铄,就像是只有五六十岁,依然不忘弘扬名士风雅之风,并以此来奖掖后生,实在是晚生楷模,而商丘公的德行,也实在值得后人称颂。于是建议将宴会所作诗歌汇编成册,名之为《宴集诗》。如此风雅的宴饮集会,既然是宋荦精心安排,那一定会拿出最好的美酒来招待宾朋。那么这场宴会上到底饮用的是什么酒?“滦鲤登盘美,汾酒开瓶馥”,这是目前笔者所看到的,酒以汾酒为名的最早记录。
不过此时的汾酒,既是一个文化的符号与图腾,也是一瓶具象的美酒,或者说是一瓶已经物化的文化传承。因为随着中国酿酒技艺的持续进化和美酒产区的持续演替,以及汾河两岸的经济、文化发展,和酿酒产业的变迁,汾河两岸的美酒基因,到了明清时期,渐渐汇聚到中国酿酒名镇杏花村里,酿入到一瓶汾酒之中。
因此当我们再次游历汾河,或泛舟、或眺望,抚今追昔,饮一杯汾酒,吟一段诗歌,读懂一段历史,尚友一位古人,岂不快哉!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