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经典诗词,讲历史故事,玲子欢迎您的光临。

前言

彼时,苏轼谪居黄州,春日外出,偶然遇雨,因未带雨具,遂竹杖芒鞋坦然前行。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而后就有了那首非常治愈的《定风波》。

人生如寄,风来雨来,谁又能未卜先知呢,如苏轼那般,以一颗坦然心面对即可。

他是王质,南宋爱国诗人,因其如苏轼那般耿直的性格,屡遭打击,多次被罢官。

不论宦海如何浮沉,他始终坦然面对,宠辱不惊,这首《山行即事》就是其心胸的写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浮云在空碧,来往议阴晴。
荷雨洒衣湿,蘋风吹袖清。
鹊声喧日出,鸥性狎波平。
山色不言语,唤醒三日酲。 ——宋 王质《山行即事》

简译

刚刚还澄碧的晴空,忽然飘来一些浮云,它们来来往往,好像在讨论一些事情,“是晴空万里好呢,还是阴雨连绵好呢?”

细雨还是落下来,打在荷叶上,发出急促的声响,不一会衣服也湿了,清风从浮萍间吹来,拂动着衣袖,很清凉的感觉。

鸟雀呼晴,不大一会,雨就住了,浮云散去,太阳出来了,鸟儿叽叽喳喳叫个不休,鸥鸟也在平静的水面上尽情地嬉戏。

小雨过后,山中的景色更加明净秀丽,你看这山不言不语,却能让身在其中的我醉意全消,变得神清气爽,令身心愉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赏析

这是一首即兴之作,记录山行途中天气的阴晴变化,以及雨前荷雨后的景物变化,生动活泼,形神兼备,描写极其精彩

浮云在空碧,来往议阴晴”,首联写天气突变,本来是一件很郁闷的事情,因为出发时晴空万里,所以并未携带雨具。

但是,诗人看到天空忽然多了浮云,并没有担心下雨淋湿衣裳,而是像孩子般,想象它们是不是在商量,该不该下雨呢?

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本以为姜夔《点绛唇》中的这两句足够传神了,读王质诗,才知道《山行即事》更有匠心。

姜夔词句带着淡淡的忧伤,王质诗句饱含童真,虽然山行遇雨是件不愉快的事情,可是好心态,却会让自己前行不郁闷

荷雨洒衣湿,蘋风吹袖清”,颔联写雨落,小雨落下来,打在荷叶上,淋湿了衣衫,水面上的蘋风吹来感觉很清凉。

即便是细雨湿了衣衫,也没有匆忙避雨,还是优哉游哉地前行,观赏者沿途的风景,享受着水面上拂来的清风,很惬意。

落雨并没有搅了山行的兴致,倒是送来清凉,减少了旅途的疲惫,福祸相依,有时候,看似不好的事情,也许是好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鹊声喧日出,鸥性狎波平”,颈联写雨过天晴的愉悦心情,雨歇云散,鸟雀啼鸣,鸥鸟欢快地波平如镜的水面上玩乐。

刚才还是细雨中的“亭无言,花无声,只有旅人独自行”,熟料转眼就热闹起来了,鹊鸣鸥啼,阳光洒在粼粼的水面上。

山色不言语,唤醒三日酲”,尾联抒情,写雨后心情,呼应首联,以拟人的手法,写雨后清新的山色使自己神清气爽。

(chéng)是比喻酒醒后的困懒疲惫的状态,此诗中指山色的可爱,本就陶醉山景,雨后山色更加令人感到神清气爽。

从晴空,到落雨,再到雨霁天晴,诗人层层递进,有条不紊地一一道来,山中清新的气息扑面而来,给人有如临其境之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记

王质,字景文,号雪山,山东东平人,后来寓居湖北阳新县,是南宋著名经学家、诗人和文学家。

他天资聪颖,文思敏捷,博通经史,才华横溢,25岁进士及第,深得中书舍人张孝祥父子的器重。

宋高宗赏识王质才学,曾召试馆职,后入职太学,汪澈、张浚、虞允文等人都十分欣赏王质才华。

虞允文还荐其为孝宗身边右正言(负责规谏)之职,可因其耿直个性被权贵忌惮,而被暗中诋毁。

王质壮志未酬,多次辗转幕府,就连《宋史》都为其鸣不平,称其“奉祠去国”“负其有为之才”。

善诗、工词、能文,王质的主要成就还是在文学创作上,陆游曾赞其“深知万言策,不愧九原人”。

任凭风吹浪打,我自闲庭信步。王质崇尚苏轼,也有苏轼之风,就如这首《山行即事》,从容不迫,悠然自得。

参考资料

《宋史 王质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