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2024中国城市咖啡发展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咖啡产业规模达到2654亿元,咖啡相关企业数量达到384,859家,同比增长15.65%。近年来中国咖啡产业迅猛发展,涌现出一批独具地域特色的“咖啡之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海已成为中国咖啡产业的风向标,去年咖啡门店数量达到9553家,较2022年增长12%(1023家),占全国门店数高达6.1%;数量远超东京、纽约、伦敦,成为全球咖啡门店数量最多的城市。

排名前五的咖啡消费场所是:陆家嘴、松江大学城、衡山路/复兴西路、南京西路、淮海路。此外,通过外卖渠道共消费1.6亿杯咖啡,金额超34亿元,相当于平均每个上海人一年外卖消费咖啡约6.5杯。

旺盛的消费力使得上海成为咖啡企业的必争之地。从这里走出了Manner、Seesaw、永璞、M Stand、Nowwa(挪瓦咖啡)等一众本土咖啡品牌。当地拥有2056家外资咖啡企业,是外资咖啡企业最集中的城市。Peet's Coffee(皮爷咖啡)、Tims天好、Doutor、TRUNG NGUYÊN LEGEND(中原传奇集团)等国际咖啡巨头的中国首店均落户于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星巴克中国内地首店虽然开在北京,2000年5月才在淮海中路力宝广场开出上海首店。但在经过20余年发展,上海成为全球第一个星巴克门店数量破千的城市,目前拥有超过1100家。

值得一提的是,拥有首个专业品类进口集散平台“虹桥国际咖啡港”的上海,正成为我国咖啡产业对外出口“桥头堡”。去年上海企业咖啡生豆出口总额占全国比重超过40%;出口浓缩精汁或以咖啡为基本成分产品总额超过2145万元,较2019年增长超过七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广州排名第二,咖啡门店数超过6000家,占全国的比重为4.1%。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中国第一家咖啡馆开在广州十三行,时间是1836年(清道光十六年)。此外,全国首家地方咖啡行业协会(广州咖啡行业协会)、全国第一家专业咖啡饮品流通体验中心(广州金达咖啡饮品城)也与羊城息息相关。

北京咖啡门店数占全国的比重为4.0%,排在第三位。王府井/东单、望京、三里屯/工体、常营、大望路是排名前五的咖啡消费场所,与此同时,当地还孕育出独具特色的胡同咖啡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位居第四的深圳,拥有超过5000家咖啡门店。这是我国咖啡相关企业数量最多的城市,拥有中国最年轻的消费群体,以及全国咖啡密度最高的城区(福田区,拥有71家主流咖啡品牌、超过1300家咖啡店,每万人咖啡店铺约8家),堪称“咖啡潜力之城”。去年8月,总投资超2亿美元的星巴克中国创新科技中心落户福田,将利用前沿的数字技术,开设更多的绿色门店和创新门店。

拥有众多茶馆的成都,近年来独立咖啡店数量飞速增长,门店数超过4500家,占比2.9%。春熙路、建设路/电子科技大学、华阳、东郊记忆/音乐公园、孵化园、万年场/万象城、火车南站、宽窄巷子、龙湖时代天街、汇锦城/铁像寺是主要的咖啡消费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