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酒不醉人人自醉,饮酒避世一何累。人生在什么样的世道,人是不能选择的。陶渊明恰好身在一个黑暗的、动荡的年代,社会风气畸形,有才气的人远离官场,放浪形骸,免于政治迫害。陶渊明出身于落魄贵族,他的曾祖父陶侃是东晋的实权派名将,对于这样的实权派后人,没落后,要么被人奚落,要么被人防着,是容易被人针对的。官场的氛围不宽和,充满了紧张、戾气和倾轧,各个山头明争暗斗,要么站队,要么被孤立,一个清高自守的君子在官场是压抑、苦闷的,没有一个宽和、有余裕的环境,让君子实现其理想。

陶渊明29岁出仕,担任江州府的祭酒。江州刺史是王凝之,是书圣王羲之的二儿子,王凝之的夫人是大名鼎鼎的谢道韫。按理说遇到这样的一个领导,应该是和幸运的吧。王凝之艺术才能尚可,治世之能就不行了,他迷五斗米道教,那个时代的氛围,谈玄论道,服食丹药,生活方式是不正的。这位刺史大人最后就是糊里糊涂地被反叛的五斗米教徒孙恩所杀,在此之前,慕名而来的陶渊明对王凝之很是失望,辞官离开了江州府,幸运地躲过了这次叛乱。

那个时候,有实权的大将要么想着把持朝政,要么想着谋权夺位,军阀势力你争我夺,陶渊明处在这些军阀之间,做一些参军的事,也是事事不如意。

于是乎,陶渊明一次次的辞官归隐。一个拥有敏感艺术心灵的文学大家、哲学家,他没法做一个杀伐决断的事上能人,他努力了,挣扎了,但是还是不能相应于这个世道。于是乎,他最终决定了,“归去来辞,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在能力上,陶渊明与王凝之也是不相上下的,我并不认可陶渊明的成事能力,很难应对复杂的局面。

想一想,我们在那个时代,我们该如何自处?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人境,就是不离于世。没有避世,还是出世的形,还是在人群中,并没有离群索居。这也是陶明明的坚守,他不是一个漠然的出世者,他是一个入世者,一个热心、积极的入世者,一个很现实的理想主义者。他很现实,也尝试积极入世,做官,实在是做不下去,实在是别扭,实在是难受啊,不得已辞官。但是即便如此,还是一次次尝试进入官场,虽然还是做不长久。

不得已,他离开是非场,他回到了大众中,回到了家,“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他是退而修身齐家,做能做的事情。但是比便如此,他的内心还是不平的,还是有郁结的,他需要酒,需要畅怀,需要解救解解压,去去愁绪。不攀援,不趋炎附势,就这一个半隐逸的农者吧,晴耕雨读,悠游山水,够了,够了。

“而无车马喧”,不主动结交,不凑热闹,自然也就门前冷落,冷落就冷落,挺好。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心远离是非,远离欲望,远离官场,那种淡远的心态,安于简单的生活。这不同于诸葛孔明的“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孔明是躬耕南亩,待时而动。诸葛亮有治世的智慧,是顶级的成事者。做事能力超强,能应对复杂的局面,陶渊明在这一块,简直是弱爆了。儒者,有德,有文才,但是呢,在成事这一块实在是不行,有太多固化的、原则上的东西,这也不行,那也不能,处处设限,各种有所不为,这成就了他的德行,也让他在做事情上裹足不前,很难成事。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采菊东篱下,秋高气爽,在东篱采菊。采菊就是采菊,可能为了插花,可能为了泡一泡菊花茶。采菊东篱下,本身说明是有闲暇的,这是属于陶渊明的闲暇时光,是属于他的有空时空。田园生活,也是忙碌的。“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你看,这是很幸苦的。在幸苦中,有南山相伴,与明月相照。但是成事能力真的不行,庄稼也种不好,农活干不好,不是不用心,这是能力问题,不是这块料。他擅长的还是诗歌、文学、哲学的世界。

采菊东篱下是陶渊明的日常,属于他的闲暇时光,农忙之后的闲暇时光,在这样的时光里,采花,漫步山林,很自然的,进入一种悠然自在的“游”的状态,在这种悠然中,南山映现在眼前,山还是那座山,而在这种悠然的心境中,山清晰、明朗的映照的眼前、心中,此时此刻,与南山相见、相容、合一。

这是生命与山林的相见、相感、相知,是诗人的身心融化于这天地之间。庄子说,“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应是这种状态吧。

在这“人境”,南山人人可见,天天可见,但南山真意唯有陶渊明独见。我们一心逐物而求,对自性之大宝藏,却视而不见,那颗清净本心常常蒙尘。“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而今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悠然见南山之时,是渊明“尘尽光生”之时。

当此时也,“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山气日夕佳,既是自然的山气与夕阳,也是心中的山气清新,夕阳朗照,照耀山河大地。飞鸟相与还,既是飞鸟的还家,也是生命找到安顿之处。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是生命的明朗清澈与安顿,是渊明先生的内在明珠放光之时刻,这一刻,他怀着喜悦,怀着清明,怀着畅达,身心安顿,身心自在,无待无住,还想说什么么?唯有一默,忘怀得失,“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